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场地修复是目前及今后国内污染土壤修复治理首先关注的领域。本报告从场地修复的工作程序、环境管理和典型工程案例等三方面介绍了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实践,并从上海市污染场地修复的关注重点、环境监管和经费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推进地方场地修复工作的初步想法。污染场地修复的工作内容及程序包括:污染场地的调查、污染评估、健康风险评估、修复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过程管理与监理、第三方验收监测和工程后评估等。场地修复的环境监管主要是过程监管和审核验收。区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场地再开发利用项目的环评审批为切入点,重点关注污染场地(尤其是重大市政工程建设场地和大型居住区建设场地)的健康危害风险,实施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过程监管和防治二次污染,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验收监测,严格执行场地修复的专家论证、评审和验收制度。通过世博会场地、迪士尼场地以及多个大型居住区建设场地的土壤地下水修复工程的实施,上海市在污染场地修复与管理方面初步积累了经验。从2005年至今,仅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主要承担单位,已经和正在实施土壤修复工程10余项,修复治理的污染土壤约40万方,地下水处理量超过1万吨。在场地修复实际工程中,污染土壤的修复采用了稳定化、气相抽提、高级氧化和生物堆处理等技术,污染地下水的处理采用了抽提处理、原位强化还原等技术,土壤地下水污染物涉及重金属(如铜、锌、砷、铬、钼、汞)、挥发性有机物(如氯代烃类、BTEX)、半挥发性有机物(如多换芳烃)和石油类污染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