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真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能够引起包括过敏、传染病、呼吸道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吸入被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以肺间质炎性细胞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3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真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等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能够引起包括过敏、传染病、呼吸道炎症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吸入被真菌污染的有机粉尘,可引起以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和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特征的过敏性肺炎。持续暴露可诱导炎症反复发生,甚至发展为不可逆的肺组织纤维化,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目前多直接利用真菌暴露,对该病进行发病机制的研究。缺乏更便捷、有效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1,3-β-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成份,被用于建立急性过敏性肺炎模型,是公认的真菌暴露的生物标志物。本研究拟利用1,3-β-葡聚糖建立慢性过敏性肺炎动物模型,为后续具体深入的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雌性成年C57 BL/6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葡聚糖低剂量组、葡聚糖高剂量组。各组小鼠采用非暴露性气管灌注不同浓度的葡聚糖溶液或等量生理盐水,每周进行一次重复暴露并于3、28、56天处死动物,收取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组织炎症和肉芽肿改变,利用炎性细胞计数检测小鼠早期炎症水平。结果对比对照组的小鼠,1,3-β-葡聚糖暴露肺泡灌洗液中,早期炎性细胞显著升高,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度上升,在中晚期巨噬细胞数量增加,其中高剂量葡聚糖溶液非暴露气管灌注会导致小鼠前期炎症增加更为明显;病理情况发现,在早期,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增加,肺泡间隔增厚;在中晚期,肺门部分形成较为显著的肉芽肿。以上这些改变符合过敏性肺炎的病理特征。结论 1,3-β-葡聚糖溶液反复暴露成功建立小鼠慢性过敏性肺炎模型。
其他文献
<正> 全世界的蝗虫约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作物、牧草以及灌丛和森林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的约500种左右,有些种类则可造成毁灭性的灾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
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是中国和日本最广泛养殖的鱼类之一。其养殖基于对天然玻璃鳗的捕捞,从而导致天然玻璃鳗资源逐渐出现严重的匮乏。为解决此问题,众多研究者致力于
利用应变控制式静力三轴剪切仪,对3组夯实原状饱和粉土试样进行了不同围压下固结不排水剪切试验,在此基础上,又采用干装法和控制固定含水率的湿装夯实法制备了相同干密度的重
目的 研究大黄对豚鼠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豚鼠胃窦环形肌条置于盛有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并记录其等长收缩活动。观察不同浓度(1%,3%,10%,30%,100%)的大
射频消融起源于浦氏纤维系统和右室流出道,少数起源于其他部位的室性早搏,治疗无结构性改变的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特发性心室颤动,多形性、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Br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9亿,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为5千万,已超过印
鳗鲡属(Anguilla)鱼类共有19个种和亚种,其中以日本鳗鲡(A-japonica)和欧洲鳗鲡(A.aM—guilla)的人工养殖最为广泛。鳗鲡主要生长于热带及温带地区水域,除了欧洲鳗鲡及美洲鳗鲡(A.rostra
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骨密度及钙调节激素的变化及其间的相互关系.用NM-300单光子骨密度测量系统检测骨密度,空腹抽血检测钙调节激素: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甲状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企业能否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它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管理与流通质量,优化企业管理效率,
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络日渐普及为人类工作与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互联网社区于网络环境下逐步形成,人类的社交范围由现实社交扩展到网络社交之上,令信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