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脾汤临床运用举隅

来源 :2016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归脾汤一方始载于南宋时期严用和《济生方》一书,至明代薛己于《正体类要》一书中加入当归,远志二药,始臻完备.本方有益气养血,健脾补心之功效,是治疗心脾两虚证型疾病的代表方,临床运用十分广泛,文章介绍了其治疗心悸,失眠,眩晕三案的案例,心悸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轻者发为惊悸,重者为怔忡。西医学之心律失常多以心悸为主。心悸的病位主要在心,由于心神失养,心神动摇,悸动不安。但其发病与脾、肾、肺、肝四脏功能失调相关。若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则动悸不止。本案患者盖由心脾失养,气血生化不足,不能濡养心脉为主,故以归脾汤养心健脾,又其有气虚不能固表,故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另加回心草,锻龙齿以养心安神定志,方证对应,疗效确切。失眠病名由来己久,《内经》中称其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广由营气之不足耳。”营气之不足者,气血不足谓也,本案患者心脾两虚,中阳不足,方用归脾汤合附子理中丸加减,辩证准确,疗效非常,同时亦有临床研究表明归脾汤加减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美尼尔氏综合症相当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案,而中医药辩证论治本病有独特优势。有临床研究表明:用中医辨证疗法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眩晕病因多由情志、饮食所伤,以及失血、外伤、劳倦过度所引起。其病位在清窍,与心、脾、肝、肾功能失调有关,其发病以虚证居多。本案患者乃心脾两虚,中虚湿蕴所致,故当以归脾汤合五菩散益气养血,健脾祛湿,加天麻、清半夏、陈皮增强止晕定眩之功。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