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志视域下的清至民国时期河西走廊城镇商业述论

来源 :第六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至民国时期,随着中央政府对西北边疆的拓展和管控的有效加强,河西走廊各城镇功能的军事色彩减弱,其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增强,商业日渐繁荣、城市市场增多,小型商业市镇渐次兴起,成为这一时期社会变迁重要表现。各府州县编纂的省志、府志、州志、县志和采访录等资料对城市市场、街区、堡寨的记载,为我们探究这一期河西走廊商业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已相当强大,应用领域空前广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已对人类社会产生
水稻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随着工业化的加快和温室效应的加剧,全球气温变暖使水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水稻在高温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造成花粉发育不良,活力下降,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提高水稻的耐热性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中具有耐热抗性的水稻品种极少且农艺性状不佳,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已有的耐热基因导入水稻中,选育耐热水稻品种,对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