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引领示范和核心支撑作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为落实方案要求,2017年3月,北京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要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三城一区"为主平台加快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中关村科学城作为"三城一区"主平台的领头羊,是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的核心平台和创新人才的高集聚区,繁重的创新任务,对中关村创新人才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白领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口比例不足3%。中国社科院《人才发展报告》提出,如果中国知识分子不注意调整亚健康状态,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的2/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22%的中年人(35-46岁)死于心血管疾病。2013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IT精英人群健康状况大调查白皮书》显示,我国98.8%的IT从业者体检异常,精神压力巨大,77%的IT从业者常有悲观情绪。2015年,中国国家卫生与计生委员会发布报告指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慢病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吸烟、饮酒过量、身体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主要行为因素。相关研究也指出,在我国人群死亡前10的影响因素中,人类生物学因素占31.43%,行为方式因素占37.73%,环境因素占20.04%,而医疗因素仅占10.08%。可见,高达50%的疾病或死亡因素与人的行为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单一医疗体系的失效要求必须探索基于人的行为改善的健康治理新模式。体育对于预防慢病和亚健康具有特殊意义,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健康全覆盖。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发挥体育运动在疾病一级预防、健康促进和生活质量提升层面的重要作用,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构建中关村创新人才体育生活方式。为了解中关村创新人才健康状况和体育生活方式现状,本文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为代表,实地走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园区内5家用人单位。并在海淀园管委会的协助下先后分两次对园区内用人单位随机发放问卷累计433份,有效问卷428份。结果显示,中关村创新人才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亚健康与慢病风险人群比例高;中关村创新人才体育参与意识较薄弱,动力不足,参与人群有待开发;中关村园区在体育的组织化水平较低,园区体育责任缺失,对创新人才体育参与的引导、指导和服务方面均存在较大不足;中关村创新人才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但消费层次仍处初级阶段。本文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着重从个人、家庭、组织、园区、政府四个层面构建中关村创新人才体育生活方式:1)个体层面:知识与体验相结合,帮助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引导创新人才将体育融入生活,实现生活体育化。2)家庭层面:以家庭体育为纽带,增加创新人才体育参与的黏性;重视宣传科学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方法。3)组织层面:重视用人单位体检、保险制度建设和落实;用人单位应提供必要的体育锻炼场地设施和时间保障。4)园区层面:激发现有体育社会组织活力,培育新的体育社会组织;构建竞赛式+参与式体育活动体系,提高体育活动制度化、体系化水平;加强主动健康文化建设。5)政府层面:设立专职体育健康服务的部门和人员,发挥多方力量的"智库"作用;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扩宽体育健康服务的资金来源;重视体育健康服务政策法规建设,完善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