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国内外市场对鲜食大豆的需求量日趋增加,鲜食大豆生产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江苏省鲜食大豆发展迅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种植面积已达10万hm2以上,其中沿海和沿江地区已经成为江苏省鲜食大豆对外出口的主要基地。长期以来,鲜食大豆呈现上市越早,效益越高的现象,近期研究者培育出大量早熟品种,但相关栽培技术及产量形成机理缺少相关研究。因此,有必要加强鲜食大豆产量形成规律的研究,为提高鲜食大豆产量提供技术支撑。【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19年在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大豆实验基地和江苏省盐城市新洋试验站进行,以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早熟品种苏早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置,以播期(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和4月25日)为主区,氮肥(0 kg N·hm-2、45 kg N·hm-2和90 kg N·hm-2)为裂区。3次重复,小区面积20m2,密度设置为24万株hm-2,研究播期和氮肥对鲜食大豆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与分析】随播期推迟,鲜食大豆生育时期推迟,植株生育期日均温逐渐升高,生育期由86天逐渐缩短为74天,增施氮肥对鲜食大豆生育期影响未达显著性水平。播期和施氮显著影响鲜食大豆植株形态指标,随播期推迟,鲜食大豆株高、茎粗、第一果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度逐渐增加,增施氮肥显著增加株高、茎粗、第一果荚高度和第一节间长度。播期和施氮显著影响鲜食大豆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与分配,以及产量形成,4月5日和15日播期下,鲜食大豆干物质和养分在经济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养分总积累量及生产效率较高,鲜荚产量最高,达到9660 kg·hm-2。3月25日播期下,鲜食大豆植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低,虽然生物量和养分经济系数最高,但是鲜荚产量最低,4月25日播期下,尽管鲜食大豆植株生物量和养分累积量最高,鲜荚产量较高,但是经济系数和养分利用效率最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鲜食大豆鲜荚产量,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增幅逐渐降低,其中3月25日、4月5日、4月15日和4月25日播期下,与不施氮处理相比,45 kg N·hm-2处理下产量分别增加27.8%、18.8%、16.7%和16.4%,与45 kg N·hm-2处理相比,90 kg N·hm-2处理下,产量增幅分别为5.6%、2.8%、5.4%和6.5%;【结论】在江苏省沿海和沿江地区,苏早2号在4月5~15日左右播种,氮肥施用量为45 kg N·hm-2为最优种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