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重构模型的右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大鼠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60mg/kg的1%野百合碱(MCT),于给药后4周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完毕后经颈静脉进行导管测压。采用GE 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12S探头,采集图像时保持帧频180-200帧/秒。采集图像后用ECHOPAC进行脱机后分析,测量常规超声心动图数据离心指数,右室面积变化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等。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节段评价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应变、应变率。比较各指标在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差异。结果(1)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右心室流出道内径、右心室内径、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心室壁厚度、三尖瓣瓣环位移,偏心指数、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与减速时间比值、E/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右心室应变指标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室间隔基底段长轴纵向应变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维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右心室应变率指标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右心室侧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间隔心尖段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右心室侧壁基底段、侧壁中间段、侧壁心尖段间隔中间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右心室整体、间隔心尖段心肌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减低,右心室侧壁基底段、间隔基底段、间隔中间段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客观定量的评价右心室在压力负荷下收缩、舒张功能的变化,结合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更加完善对于右心功能的评估。将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应用于SD大鼠心脏,观察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心肌重构及功能的进展变化,是评价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慢性右心衰竭心功能的有效方法,拓宽了该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多无创性的反映右心结构及功能的指标。实验组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部分心肌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正常大鼠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