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帆船帆板运动员选材的研究资料较少,帆船帆板项目还没有统一的科学选材标准。本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在2018年组织的青少年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中的运动员进行相关测试,对其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进行分析,了解其水平现状。并在了解其水平现状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合理的有关青少年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评价标准。以期为该项目运动员运动素质的评估与监控、训练与调整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弥补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确定最终选材指标;采用测试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6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测试,采集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不同运动技术等级、不同生活年龄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等特征分别进行比较;采用因子分析法对男子、女子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指标进行优化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对男子、女子运动员运动素质评价标准进行构建。研究结果:(1)同一生活年龄,不同运动技术等级间比较:(1)男子乙组(15-16岁):优秀组在力量素质(1min斜身引体)、协调素质(1min十字象限转身跳正确率、2min跳绳)指标上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男子丙组(17-18岁):优秀组在力量素质(1min仰卧起坐)、灵敏素质(8乘8之字跑64m、8乘8之字跑128m)指标上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2)女子乙组(15-16岁):优秀组在耐力素质(3000m)、灵敏素质(8乘8之字跑64m、8乘8之字跑128m)指标上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女子丙组(17-18岁):优秀组在身体形态(臂展指数)、耐力素质(3000m)指标上显著优于普通组(P<0.05)。(2)不同生活年龄间比较:(1)男子甲组(13-14岁)、乙组(15-16岁)、丙组(17-18岁):身体形态方面,三组数据相比,在身高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臂展、体重、克托莱指数指标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运动素质方面:三组数据相比,在力量素质(1min引体斜身)指标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力量素质(立定跳远)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甲组优于乙组;在速度素质(50m跑)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耐力素质(800m跑)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甲组优于乙组;在灵敏素质(8乘8之字跑64m)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优于丙组优于甲组;在协调素质(30s十字象限转身跳正确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协调素质(2min跳绳)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优于丙组优于甲组。(2)女子甲组(13-14岁)、乙组(15-16岁)、丙组(17-18岁):三组数据相比,在生理机能(肺活量、肺活量身高指数)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甲组优于乙组。运动素质方面:三组数据相比,在力量素质(屈臂悬垂、1min斜身引体、1min仰卧起坐)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灵敏素质(8乘8之字跑64m、8乘8之字跑128m)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协调素质(30秒十字跳正确率、平衡)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丙组优于乙组优于甲组;在协调素质(2min跳绳)指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乙组优于丙组优于甲组。研究结论:(1)男子乙组中,优秀运动员在力量素质、协调素质上优于普通运动员;男子丙组中,优秀运动员在力量素质、灵敏素质上优于普通运动员。女子乙组中,优秀运动员在耐力、灵敏素质上优于普通运动员;女子丙组中,优秀运动员在、s身体形态、耐力素质上优于普通运动员。(2)在13-18岁生活年龄段,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中,男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还在不断地发展中;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发育完成的较早,在青春期早期就完成了身体形态的发育,但是其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在青春期中、后期才能完成发展。(3)我国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运动素质典型评价指标的权重为:男子运动员组:1min十字象限转身跳正确率(0.226)、8乘8之字跑64m(0.214)、屈臂悬垂(0.199)、立定跳远(0.184)、3000m(0.178);女子运动员组:1min十字象限转身跳正确率(0.346)、8乘8之字跑64m(0.248)、3000m(0.224)、50m(0.182)。(4)采用百分位数法建立的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运动素质20分制定量评分标准、5级定性评级标准,经回代检验显示能较客观的反映出运动员运动素质水平的差异,可用于帆船帆板跨界跨项选材中运动素质水平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