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菌肽对变异链球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天然抗菌肽设计出抑制变异链球菌(S.mutans)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及探讨其抗菌作用和机制。方法:基于母肽加氏素A(Gassericin A)和/或罗伊氏素6(Reuterin 6)构建出高抗菌活性的新型抗菌肽LR-7,通过时效实验来评估其对变异链球菌的杀菌速度,并以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实验和兔红细胞溶血试验检测LR-7的毒性;采用结晶紫染色法等评估它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LR-7作用后的S.mutans细菌形态学变化。结果:最低抑菌浓度实验(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得LR-7抑制S.mutans的MIC为3.2μM,LR-7在5min内可抑制95.5%以上的S.mutans。细胞毒性实验结果示,以1×MIC的LR-7处理24h后的牙龈成纤维细胞仍有约95%的存活率,而1×MIC的LR-7对兔红细胞溶血率约为38%。结晶紫染色实验结果可见,1×MIC的LR-7处理后能抑制约88%的S.mutans生物膜形成。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LR-7作用后的细菌菌膜破裂伴有内容物溢出。结论:LR-7能快速抑制S.mutans的活性以及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S.mutans的生物膜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其抗菌机制可能与其快速破裂菌膜的机制相关。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法(PWP)计算Mn掺杂GaN(Gaι-χMnχN)晶体的电子结构及光学性质,详细讨论掺杂后电子结构的变化。计算表明,Mn掺杂GaN使得Mn 3d与N 2
目的总结改良式引流管治疗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2010年对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12例患者采用了改良式引流管治疗。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目的,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高压氧
分别以芘和(9-蒽基)甲基三甲基溴化铵(An)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一系列羧基为外围末端基团的芳醚树枝形聚合物Gn(n=1-4)的内部微环境极性及包结情况.芘荧光I1/I3值在1-3代树枝形聚合物
“女神”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称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20世纪以来,随着女性主义神话学的兴起,金芭塔丝先生、叶舒宪教授等一些著名中外学者逐渐将学术研究的注意力转向了对女神文化的探索。女神文化的复兴,肯定了女性的性别、身份和固有的、不可转移的女性力量(如生育、创造的力量),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从女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促进女性采取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这些生而存在的女性特征,增强女性的自我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