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病”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来源 :第五届中国多巴高原训练与健康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wan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快高原地区建设是我国西部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原旅游、招商引资是促进建设的重要策略.高原地区自然风光旖旎,但是高海拔、低气压、低氧、光照时间长等特殊的气候环境,使久居平原地区的人群初进入高原,容易引起头痛,失眠,食欲减退,疲倦,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的适应性高原病,使渴望观赏高原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游客望而生畏、投资者畏惧高原病却而止步,严重影响高原地域国计民生.让投资者、游客进入高原减少高原反应,愉快工作旅游,对促进西部地区建设、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检索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分别以“高原”、“高原病”“高原驯服”、“高原原住人口”等为检索词,收集近5年来相关文献150多篇,在高等学校图书馆阅读高原环境、人文等方面的著作,百度、Google等公共网络信息资源搜索相关资料为本研究开展提供理论支持;走访高原环境适应方面的大学教授和相关专家,涉猎他们的研究领域,认真阅读其研究成果;利用假期到海拔4800m以上的高原地区生活近40天,亲身体会高原反应和走访原驻居民的生活习惯;综合以上信息,面对高原旅游人群,制作包括高原原住居民驯服机制和初进高原人群机体反应等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37项为调查内容,经过反复筛选,最后确认21项为研究因子,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进行,对所有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归纳分析。
其他文献
处于海拔高度两千米的墨西哥城1968年第19届奥运会,很多项目的运动成绩优于专家的预测结果,世界各地竞相引入高原训练模式.我国1973年在地处海拔1888米的云南昆明海埂开始建设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成功后西南、西北地区相继出现专业的高原体育训练、休闲基地,具有代表性的有海拔2388米的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可以同时满足多种运动项目的训练需求,成为享有盛誉的训练、休闲、旅游度假胜地;相关职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