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性,31岁,主因"白天困倦2年"来就诊,2年多前因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a-2b治疗,2年前(用药半年以后)逐渐出现情绪波动,伴白天易困倦,乏力,记忆力减退,之后逐渐出现失眠,多梦,伴有梦话,有时夜间有幻觉,睡瘫,1年半前出现猝倒,停用干扰素。发病以来,体重增加15公斤。甲功全项、性激素、皮质醇均正常,头颅MRI:未见异常,PSG:1、睡眠效率减低,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中觉醒次数延长,睡眠中觉醒时间延长。睡眠结构紊乱,Ⅰ期睡眠比例增多,Ⅱ期睡眠比例正常,深睡眠比例减少,REM睡眠比例减少,REM睡眠潜伏期延长。2、睡眠监测中可见异常行为发作,表现为在REM睡眠中出现言语或挥拳。3、REM睡眠期可见阵发肌电活动增高。MSLT:1、5次小睡中出现3次SOREM睡眠。2、平均睡眠潜伏期为2.5分钟。诊断:发作性睡病(药源性)。治疗:给予哌甲酯18mg,文拉法辛75mg治疗,用药后2周随访,困倦及猝倒症状均有所好转。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显示,常规干扰素治疗出现睡眠障碍的比率22%-24%。有些研究认为IFNα可以导致发作性睡病,其机制可能跟人类白细胞抗原DR2(HLA-DR2)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