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馆和学校的合作是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科技馆教育和学校教育因其各自的特点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馆校合作”的科学教育鼓励多学科知识领域的整合,而STEM教育特别注重跨学科整合的特点,与馆校合作不谋而合。本论文将对STEM教育理论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STEM教育视角下基于馆校合作的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为将STEM教育融入馆校合作的科学教育、改善科学教育课程设计提供一个参考视角。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剖析STEM教育理论,总结STEM教育的特点和意义;通过比较传统博物馆与现代科技馆,明确科技馆的教育功能;对科技馆和科学教师进行调查,作为下文中整合STEM教育和馆校合作的科学教育的研究基础。第三部分基于前面的研究,整理和提炼出STEM教育视角下基于馆校合作的小学科学课程案例设计的基本原则。本课程在内容选择上遵循综合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社会性原则,非结构性原则,充分利用科技馆资源;在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本课程的目标要求,划分为四个维度: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与工程设计、科学态度与创新意识、科技与现实生活;构建区别于一般的探究式教学的“6E”教学模式,课程设计包括引入、探究、解释、拓展、丰富、评价6个环节;教学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第四部分基于前述分析,以山东省科技馆中的“交通与能源展区”为主要课程资源,设计小学科学课程案例——《无处不在的能量》。第五部分是结语。对前文进行总结,指明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本研究后续的科学课程开发做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