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秩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中,对具有光照、遮挡等因素影响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被认为是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领域中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矩阵的低秩表示,提出矩阵回归和张量回归的人脸识别方法,主要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基于稳健核范数的人脸识别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图像矩阵具有低秩结构,本文为了充分利用低秩结构信息,不再将误差图像拉成向量,而是直接在矩阵的形式下构造矩阵回归模型。该模型用矩阵的稳健核范数刻画误差图像的低秩结构。由于稳健核范数为矩阵奇异值的非凸函数,本文通过对非凸函数的一步近似引导出矩阵的加权核范数,并以此作为误差矩阵低秩结构的刻画。分别提出采用L1范数或L2范数对系数进行约束以防止过拟合。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得回归系数,并用加权核范数为图像的分类准则。与传统的线性回归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刻画图像的结构信息。在多个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与最近的一些基于回归的人脸识别方法相比较,本文的方法在处理遮挡和光照改变的人脸识别问题具有很强的稳健性。(2)提出了基于稳健核范数和矩阵稀疏约束下的人脸识别方法。矩阵的稳健主成分分析认为图像矩阵可分解成两部分:低秩部分和稀疏部分。本文假定每个像素上的稀疏噪声数据独立于结构噪声,分别采用稳健核范数刻画误差矩阵的低秩结构和采用矩阵的L1范数刻画稀疏误差。对系数的约束方面,本文分别提出采用L1范数或L2范数对系数进行约束以防止过拟合。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计算回归系数。在分类器的设计上采用误差矩阵的加权核范数为度量,通过考察测试图像与每类重构图像之间的距离以判断测试图像的类别。通过实验比较发现,采用不同的非凸函数都能得到相近的识别效果。通过在多个数据库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3)提出了基于双侧加权的矩阵回归模型用于人脸识别。本文考虑到遮挡、光照的影响使误差带有结构性,因此采用对图像的整体进行加权即采用双侧加权以降低结构噪声的影响。采用L2范数对系数进行约束以防止过拟合。本文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计算回归系数,具体计算过程中将矩阵双侧权置于外循环以节省时间消耗。在分类器的设计上采用误差矩阵的双侧加权为度量准则,度量测试图像与每类重构图像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发现采用不同的非凸函数都能得到相近的识别效果。在多个数据库上进行识别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提升识别率的性能。(4)提出基于张量体积的张量回归方法并用以对彩色人脸图像的识别。本文首先从矩阵体积的角度引出张量体积的定义,并以张量体积为约束提出张量回归模型。由于张量体积是非凸函数,因此对张量体积采用一步近似引导出张量的加权核范数最小化问题。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得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将本方法应用于彩色图像的人脸识别,与采用灰度图像上的人脸识别相比较,本文的方法能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星图模拟技术是星图识别算法仿真和性能测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模拟星敏感器在轨工作的情况,对星敏感器的软件开发以及自身性能进行有效的地面测试,提出一种动态拖尾星图模拟算法
随着技术更新换代的加快和电子工业市场的不断扩大,电子废弃物呈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电子废弃物约500万吨左右。除此之外,国外还有大量的电子废弃物流向我国。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下,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进行了部署。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在发挥重要作
报纸
通过对北塘水库软土堤基沉降计算与工程实测沉降资料的对比,总结分析了天津滨海地区平原水库软土堤基沉降规律及计算方法。
化学诱变是作物改良中变异性状的重要来源之一,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诱变育种技术.综述了以叠氮化钠(NaN3)为诱变剂的化学诱变技术在作物性状改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NaN3
光学聚合物由于其在光通讯领域的集成光电器件与光互连应用方面有经济和实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光通讯波段有机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特点和研究进展 Optical polymers
植物染色体工程是通过人工诱致染色体变异进行植物改良的技术。染色体变异在外源基因转移和利用、染色体倍性操作、反向育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染色体基因组学、物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与现代法治理念在物质条件、社会秩序结构、法律文化本位、法的人性基础以及对法本身的认识等方面存在着悖反与冲突,而在刑罚的谦抑性、对权力的限制以及人权
<正>近年来,面对司法体制改革、监察体制改革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三项改革任务叠加,广度深度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局面,北仑区人民检察院坚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及习近
在我国,造纸废水是主要的地表水污染源,其中COD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量的35.3%,居第一位。迄今为止,已有多种方法应用于造纸废水中COD的处理,包括物理、化学以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