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审美的心理机制:来自注意偏向线索效应的证据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x1007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化美学提出,审美的本质是一种适应生存的进化行为,具有明显生物进化意义的审美客体更能引发美感。基于进化美学的理论框架,由于园林建筑比其他建筑类型具有更为明显的植被、水体与山石等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元素,因此,与其他建筑类型相比,人们对于园林建筑的加工是否能引起更高的美感体验,且这种审美的心理机制如何是本研究重点探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尝试通过三个实验对园林建筑审美的心理机制进行探讨。实验1采用外显的审美评定任务,考察园林建筑图片是否更能引起被试的审美偏好。实验2基于内隐的审美觉知任务,通过采用点探测范式探讨园林建筑审美的自动化加工问题。实验3基于空间线索范式,进一步考察这种对园林建筑的审美偏好与注意偏向是由注意资源的投入易化还是解除延缓引起。结果发现,虽然园林建筑与非园林建筑图片在审美评定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审美评定的反应时上,被试对园林建筑图片的评定反应时明显更短(实验1)。基于点探测范式的内隐审美觉知任务同样表现出类似的结果,当探测点呈现在园林建筑图片先前出现的位置时,被试对探测点的位置判断明显比探测点呈现在非园林建筑图片位置时的更快(实验2)。进一步基于空间线索范式的研究发现,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SOA为150毫秒),以园林建筑作为空间线索引导的有效试次明显比非园林建筑作为空间线索引导的有效试次有着更明显的线索效应,但两者作为空间线索引导的无效试次的线索效应无显著差异;在认知加工的中后期阶段(SOA为500毫秒),无论是有效试次还是无效试次,园林建筑图片的线索效应均明显高于非园林建筑图片。结果表明,人们在建筑审美活动中容易对园林建筑表现出更高的审美偏好与注意偏向,且这种注意偏向在认知加工的早期阶段表现为对园林建筑图片的注意资源的投入,在认知加工的中后期阶段既包含了注意资源的投入,也包含了对园林建筑图片的注意解除延缓。实验结果为园林的进化审美观点提供了初步证据。
其他文献
1 及时"开水"、"开食"雏鸡出壳后第一次饮水称之为"开水",第一次吃食叫"开食".
转动架是“SRFT”型游乐设备的主要承载和传动部件,转动架结构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该型游乐设备整机的运转能力、乘坐安全以及舒适性。本文以转动架作为研究对象,完成其结构的静力学计算、动态特性分析、变量灵敏度分析以及结构优化和6σ质量分析,本文要点如下:1.根据“SRFT”型游乐设备的设计要求和相关设计规范,运用经典力学理论和有限元分析软件完转动架主要构件的强度、刚度、局部稳定性的校核。运用有限元分
本文通过逻辑回归方法对ECWMF降水集合预报数据进行订正。选用2015年华东区域24小时降水资料,首先将MICAPS的24小时降水数据由站点插值到格点,然后对该实况资料和EC降水集合
目的进一步研究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工作中展开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37例骨创伤患者,设作研究组,并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方
<正>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i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已成为严重威胁人
会议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各种新型媒体层出不穷,新浪微博作为其中代表吸引了大批用户,成为中国目前最受欢迎的媒介平台之一。在很多热点事件当中,每一个网友都可以通过平台
<正>未来,人类的住所会是什么样子?这是科学界近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为读者介绍了几种全新概念的“未来住宅”,这些住宅将突破性的设计思路和尖端的科技融为一体,堪称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