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日间手术中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日渐增多,丙泊酚是最常应用的药物之一。而在术后第一周时,麻醉药物对其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丙泊酚麻醉对于行日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内镜下多发息肉切除手术的20~65岁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预计手术时长30~60分钟,除外未经治疗的心血管、肝、肾疾病,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病史,以及潜在的语言问题者除外。所有患者均给予丙泊酚2~2.5mg/kg,舒芬太尼0.08~0.1μg/kg,诱导后保留自主呼吸且维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麻醉维持用4~6mg/kg/h丙泊酚泵注。麻醉期间使用BIS监测,其BIS值维持在45~50。当围术期出现疼痛、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血压升高时,可给予一定剂量的舒芬太尼(1~2.μg)。术后给予昂当司琼8mg预防恶心呕吐,以及氟比洛芬酯50mg,每日1次。采用认知功能问卷和术后恢复量表法对患者术后2h、48h、72h和1周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根据认知功能问卷,在术后72h,认知功能的恢复为66%,在术后一周为72%;根据术后恢复量表,在术后2h,认知能力恢复为50%,在术后48h增加到87%。PQRS评价伤害性指标(如疼痛、恶心呕吐)和评价情绪指标(如抑郁和焦虑)的恢复情况显示,术后48h,只有40%~52%的患者恢复痛感,同一时间点术后恶心呕吐、抑郁和焦虑的恢复更高,为69%~86%;在两种评价方法的最后时间点,许多病人仍未恢复基础的认知行为。讨论与结论: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以及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应激反应均会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丙泊酚具有复杂的药代动力学,代谢产物的多形性常导致个体差异。4-羟基-2,6-二异丙基苯酚的代谢产物约有丙泊酚三分之一的活性,因此术后可能存在丙泊酚的后遗作用,并且发生认知行为的损害。本研究运用CFQ和PQRS两种方法对日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行丙泊酚麻醉后,时间越长,恢复情况越好,但术后一周的认知能力并未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