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发展迅速,体育衍生品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和机遇,体育衍生品的开发和管理逐步得到政府、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关注。与国外体育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衍生品市场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推动体育衍生品的发展,有必要针对体育衍生品的治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试图对我国体育衍生品发展现状进行归纳,分析体育衍生品发展中面临的治理困境,提出治理目标、构建治理模式,并探讨从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到个人治理各方治理主体的职责和权益,希望对我国体育衍生品的治理研究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1)我国体育衍生品市场基本现状我国体育衍生品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较小,在职业体育联盟、体育俱乐部以及赛事运营中收入占比不高。整个体育衍生品产业链条成熟度不高,对体育衍生品的开发缺乏重视;设计水平虽然逐步提高,但生产环节缺少规范可靠的制造商;分销渠道多样化,但销售能力相对较弱。相关法律保护不完善,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监管体制,各方利益无法受到充分的保护。2)我国体育衍生品治理困境体育衍生品的治理涉及多个环节,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单项体育协会、授权方、代理机构、被授权方(企业),以及消费者个人。通过调查研究,我国体育衍生品的治理主要面临以下困境:a)授权方治理主体多样化,利益诉求不同。b)授权双方缺乏内在协同,各自为政。在生产交易链条尚未完全接通的情况,授权双方缺乏内在协同,需要整合。有的授权方注重短期变现,不做长期规划和维护;有的被授权方则创新能力差,侵权时有发生。导致产业链循环受阻,最终影响体育衍生品市场的发展。c)治理的法律平台需要健全和完善。从立法方面看,体育法的立法层次较低,现有出台的政策多为行政条例,落地较为困难。从执法方面看,执法机关打击力度不强,严重损害授权方和被授权方的利益,阻滞了体育衍生品市场的发展。从行业政策看,配套政策力度不够,需要行政指令去干预。另外,由于有些隐形市场行为的约束没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企业或商家可能无意识违反。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体育特殊标志或体育商标的使用和推广提供机会,但也导致授权合同的权利范围变得极为复杂。d)消费者缺少正版消费意识。消费者往往抵制不了市场上非正版体育衍生品低价诱惑。如果侵权无法很好解决,则会损伤授权方和被授权方开发体育衍生品的动力,真正损害消费者权益。3)我国体育衍生品的治理目标体育衍生品的治理,需要通过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合作,在法制支撑的稳定规范平台上,确定和保护体育衍生品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有效整合体育衍生品产业链条上的各节点企业与授权方的各种资源,发挥多方力量的协同作用,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体育衍生品的授权方、被授权方、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等各方需要,从而提高整个体育衍生品产业链条的经济效益和效率。4)我国体育衍生品的治理模式构建体育衍生品的治理主要是围绕授权方、被授权方、政府、单项体育协会、代理方以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来进行设计,各利益相关者的主要职责和权益均有所不同。通过政府制定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体育衍生品授权权力来源和法律保障;政府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引导体育衍生品的发展;授权方对被授权方进行授权、管理和监督;被授权方围绕体育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等进行公司治理,与授权方协商、合作;单项体育协会(非授权部分)参与制定该体育项目发展方向和行业规则,促进更多的人参与该项运动,增加体育消费者,同时提供会员服务,促进运动人才的流动;代理机构可以扩大被授权范围,专业管理授权业务;消费者需求被满足,积极参与体育消费,并进行侵权监督;政府执法部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进行执法,打击侵权和违法行为,加强对知识产权尤其是体育标识的保护与监管,培养保障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切实保护各多元主体的切身利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衍生品发展面临机遇,但其市场不够成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该市场进行引导、教育和保护。体育衍生品的治理存在困境,涉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从体育衍生品的产业链条上各利益相关主体出发,构建以授权方为主导的多元化主体治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益,强调引导、协调、合作与参与,建立良好机制,有效协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整个体育衍生品产业链条的经济效益和效率,使体育衍生品成为体育组织获得资金支持或利润的主要部分之一,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