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风险管理对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及减轻跌倒造成伤害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k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跌倒风险管理对预防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及减轻跌倒造成伤害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在随机的基础上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60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跌倒预防管理,对干预组精神病患者则采用跌倒风险管理的方法,对这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导致伤害的程度分级以及对跌倒风险管理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干预组患者跌倒Ⅰ级、Ⅱ级以及Ⅲ级伤害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患者对跌倒风险管理的依从率为80%,对照组仅为38.33%,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8.3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给予跌倒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跌倒造成的伤害,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跌倒风险的意识,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安全保障,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弱小民族议题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民族危机语境中提供了一个重塑世界视野与民族话语的中介。作为“东方弱小民族文学”的集中亮相,胡风于1936年编译出版的《山灵》通过对日本殖民地文学的转化,提出了对弱小民族革命主体的思考。从东亚弱小民族文学到东北文学的换喻,打开了民族内外的连结,形成了左翼文化政治在民族话语与阶级话语之间新的论述空间。
关于鲁迅小说《药》结尾处的“乌鸦”意象,有学者提出可能是出自鲁迅对刘半农译安特莱夫《默然》中增译部分的戏仿,本文则尝试提出另一种可能性。在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中,“俳剧”主角以及小说叙述者描述乌鸦的视角与《药》中两位老妇人观察乌鸦的视角一致。此外,鲁迅译森鸥外《沉默之塔》不仅在人物设定与主题上与《药》皆有相似之处,而且两篇小说的结尾处都出现了乌鸦。如果《药》中的“乌鸦”部分借鉴自《沉默之塔》,那么鲁迅将《沉默之塔》中乌鸦啄食尸体的描述改写为乌鸦飞走的构思或许体现了鲁迅当时“不主张消极”的创作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