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纽约客系列小说中的认同问题探析

来源 :第一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nyu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美华台湾文群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白先勇为分析个案,解读其纽约客系列创作中华人认同问题的复杂性。60-80年代白先勇笔下的美国华人大多尚未真正归化,或者说他更关注那些华人漂泊者作为异乡人的愁苦,因此他的北美华文书写始终未曾脱离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性视野,同时,他的作品总是笼罩着一层悲悯和宿命的色彩。书写海外中国人浓稠悲怆的民族情感和认同焦虑,其实也是那一时期海外台湾作家的一种主流视野。而世纪之交白先勇的创作则更专注于人性层面的探讨,尤其是被视为边缘弱势群体的同性恋群体,得到了白先勇的比较纯粹深切的关注和悲悯。作者注意到人性的沟通尤其是爱情可以超越种族界限,但是,在这一主题的表达过程中作者也并未放弃他的中国情结的抒发。而近年来自先勇先生致力于做“昆曲义工”的美学践履,无疑是其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集中表征。
其他文献
便携式电子设备正朝向小、轻、可折叠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现代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曲面屏幕和可卷曲智能手机等越来越流行的柔性设备的出现,暗示着柔性设备成为电子设备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