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粤港澳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SWOT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剖析,旨在了解优势、克服劣势、把握机会、化解威胁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策略,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实地考察法、3.SWOT分析法。研究结果:1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S)1.1区位资源优势1.1.1区位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设施优势(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式通车运营)等。1.1.2资源优势:体育消费人群优势、体育场地设施优势、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优势、体育健身组织优势等1.2制度政策优势:"一国两制"、统筹协调、合作共赢,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1.3发展基础优势1.3.1体育合作交流优势:粤港澳间的体育合作交流历史悠久)1.3.2健身休闲产业产值与比重优势:2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劣势(W)2.1发展基础不等:经济发展不平衡、体育产业和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东强西弱"。2.2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状况,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2.3制度措施各异:"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经济、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产业发展领域的制度、政策、措施差异较大。2.4综合竞争力弱: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结构趋同,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品牌经营意识较弱,国际综合竞争力不强。3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机会(O)3.1政策支持体系:《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粤港澳体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31号)等中央和地方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3.2共建优质生活圈愿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意识不断增强,粤港澳三地居民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愿望强烈。4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威胁(T)4.1协同发展经验不足:健身休闲产业多方联动、区域合作、协同创新发展不足等4.2长效运行机制不畅:健身休闲产业协调机制不畅、专业人才缺乏等5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策略5.1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从不断深化粤港澳健身休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层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发,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联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一体化。5.2建立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运行机制:把握机遇(实现区域健身休闲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构建完善的健身休闲产业运行机制(区域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根本),大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5.3改革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合作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区域合作、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区域合作机制(领导沟通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协同监督机制等)、合作结构("政府+市场+社会"主体结构、政府合作治理层级结构、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联盟平台结构等)和合作模式(共同体模式、网络模式等)改革,加强市场组织合作与管理、推进要素资源共享互利、建立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的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结论:1、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区位资源优势、制度政策优势和发展基础优势;劣势主要是发展基础不等、产业结构趋同、制度措施各异和综合竞争力弱;发展机会主要是良好的政策支持体系和一国、两制、三地居民共建优质生活圈的强烈愿景;发展威胁主要是健身休闲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经验不足和长效运行机制不畅。2、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策略: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运行机制、改革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健身休闲产业合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