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随访未发现明显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一年植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恢复患者脊柱的正常序列,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有效手段。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胸腰椎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95-01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较为严重的创伤而导致,部分骨折伴有脊柱不稳、神经损伤等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椎弓根固定系统由于操作方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等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1,2]。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男20例,女8例。年龄28~63岁,平均4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5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如下:13例A型,11例B型,4例C型。损伤节段:T1211例,L113例,L24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E级14例。入院后常规行X线片、CT检查,了解骨椎体、椎管情况。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d。
1.2方法:患者全麻插管,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的椎板及关节突,确定椎弓根进钉点,透视定位下,置入4枚长度适中椎弓根螺钉。对于无脊髓损伤、椎管情况完整者,用撑开器对伤椎直接进行撑开复位;对于有脊髓损伤或椎管骨性狭窄者,行椎管探查,减压,再撑开复位;对于骨折脱位者,不仅要恢复椎体的高度,还要注意椎体前后和侧方复位。术中C形臂X线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最后在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椎板未切除者行椎板间植骨。给予充分止血,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患者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患者卧床休息6~8周,佩戴保护支具逐渐起床活动。
1.3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CT、X线检查,比较患者受伤椎体高度变化、Cobb?s角的矫正情况、椎管面积的改善情况,随访中要观察患者植骨的融合情况、内固定是否出现松动、断裂的情况。
2结果
该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失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序列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
3讨论
胸腰椎骨折致椎体塌陷,脊柱序列不稳,骨折块移位常常波及椎管而合并脊髓损伤[3]。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通过椎管减压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4]。治疗的重点就是去除压迫,恢复椎管形态,复位塌陷椎体,重建其稳定性,减少脊柱后凸和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胸腰椎骨折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尤其对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使神经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胸腰椎骨折可选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5]。前路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恢复快等优点[6]。椎弓根钉棒系统通过撑开机制,依靠过伸展及前、后韧带的张力使塌陷椎体恢复高度,使移入椎管内的骨块复位。经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能确切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及脊柱序列,在骨折早期能起到坚强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而植骨融合是维持伤椎长期稳定、减少固定失效和后凸角丢失的必要措施[7]。脊柱长期的稳定性取决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植骨融合重建了中、后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的塌陷及内固定的失败,植骨能否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植骨材料可采用自体骨和异体骨,也可以混合植骨,术中咬除的骨块制备植骨颗粒保留用于植骨,植骨方式可采取椎板上植骨、关节突植骨和横突间植骨,也有报道经椎弓根通道在伤椎椎体内植骨。有效充分的植骨能提高骨折的愈合率,保护内固定物,使断钉、断棒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单纯椎体屈曲压缩性骨折,后柱完整、椎管无骨性狭窄、无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保持后柱的完整性,可直接撑开复位固定,后在椎板上、关节突和横突间充分植骨;对于椎体粉碎、骨块突入椎管至椎管骨性狭窄、有脊髓和神经根压迫者,先行椎管探查、充分减压、恢复脊髓和神经根的完整性,再撑开复位,可避免撑开过程中脊髓神经压迫加重而导致神经损伤加重。
综上所述,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安全,创伤小及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书勇.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20)46-48
[2]张云峰.SC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1968-1969
[3]谢鹤展.经后路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早期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6)529-531
[4]席秉勇.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5)433-434
[5]侯树勋.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4-16
[6]邓红平.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15-17
[7]朱建非.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5)438-439
关键词: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胸腰椎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95-01
胸腰椎骨折在骨科临床中较为常见,多是由于较为严重的创伤而导致,部分骨折伴有脊柱不稳、神经损伤等症状,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椎弓根固定系统由于操作方便、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等被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的治疗[1,2]。我院于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男20例,女8例。年龄28~63岁,平均47岁。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车祸伤11例,重物砸伤5例。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如下:13例A型,11例B型,4例C型。损伤节段:T1211例,L113例,L24例。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11例,E级14例。入院后常规行X线片、CT检查,了解骨椎体、椎管情况。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7d。
1.2方法:患者全麻插管,取俯卧位,以伤椎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暴露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的椎板及关节突,确定椎弓根进钉点,透视定位下,置入4枚长度适中椎弓根螺钉。对于无脊髓损伤、椎管情况完整者,用撑开器对伤椎直接进行撑开复位;对于有脊髓损伤或椎管骨性狭窄者,行椎管探查,减压,再撑开复位;对于骨折脱位者,不仅要恢复椎体的高度,还要注意椎体前后和侧方复位。术中C形臂X线透视证实骨折复位满意,内固定位置良好,最后在小关节及横突间植骨,椎板未切除者行椎板间植骨。给予充分止血,冲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给予患者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患者卧床休息6~8周,佩戴保护支具逐渐起床活动。
1.3观察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CT、X线检查,比较患者受伤椎体高度变化、Cobb?s角的矫正情况、椎管面积的改善情况,随访中要观察患者植骨的融合情况、内固定是否出现松动、断裂的情况。
2结果
该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3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断钉、断棒及内固定失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序列矫正,植骨融合满意。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
3讨论
胸腰椎骨折致椎体塌陷,脊柱序列不稳,骨折块移位常常波及椎管而合并脊髓损伤[3]。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和重建脊柱稳定,通过椎管减压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4]。治疗的重点就是去除压迫,恢复椎管形态,复位塌陷椎体,重建其稳定性,减少脊柱后凸和腰背部疼痛的发生率。对有明确手术指征的胸腰椎骨折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尤其对合并脊髓压迫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使神经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胸腰椎骨折可选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5]。前路手术技术要求高,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具有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患者恢复快等优点[6]。椎弓根钉棒系统通过撑开机制,依靠过伸展及前、后韧带的张力使塌陷椎体恢复高度,使移入椎管内的骨块复位。经后路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后,能确切地恢复椎体的高度及脊柱序列,在骨折早期能起到坚强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而植骨融合是维持伤椎长期稳定、减少固定失效和后凸角丢失的必要措施[7]。脊柱长期的稳定性取决于椎体自身的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植骨融合重建了中、后柱的稳定性,防止椎体的塌陷及内固定的失败,植骨能否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植骨材料可采用自体骨和异体骨,也可以混合植骨,术中咬除的骨块制备植骨颗粒保留用于植骨,植骨方式可采取椎板上植骨、关节突植骨和横突间植骨,也有报道经椎弓根通道在伤椎椎体内植骨。有效充分的植骨能提高骨折的愈合率,保护内固定物,使断钉、断棒的并发症明显减少。
我们的体会是对于单纯椎体屈曲压缩性骨折,后柱完整、椎管无骨性狭窄、无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者,为保持后柱的完整性,可直接撑开复位固定,后在椎板上、关节突和横突间充分植骨;对于椎体粉碎、骨块突入椎管至椎管骨性狭窄、有脊髓和神经根压迫者,先行椎管探查、充分减压、恢复脊髓和神经根的完整性,再撑开复位,可避免撑开过程中脊髓神经压迫加重而导致神经损伤加重。
综上所述,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安全,创伤小及并发症少,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书勇.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6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20)46-48
[2]张云峰.SCOFIX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1968-1969
[3]谢鹤展.经后路行椎管侧前方减压治疗早期胸腰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06,12(6)529-531
[4]席秉勇.硫酸钙椎体成形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5)433-434
[5]侯树勋.胸腰椎骨折手术适应证及其远期疗效观察[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1)14-16
[6]邓红平.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两种显露方式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1)15-17
[7]朱建非.长节段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C型胸椎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5)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