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蛋白GNB2L1调控炎性微环境介导肝细胞癌发生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参与调控多种炎性通路的支架蛋白GNB2L1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然而在肝细胞癌(HCC)发生早期GNB2L1是否通过调控炎性微环境促使肝细胞癌的发生,还不清楚。本研究利用肝实质细胞条件性敲除GNB2L1小鼠模型(Gnb2l1Δhep),探讨GBN2L1调控肝癌炎性微环境介导HCC发生的机制,为肝细胞癌恶性转化提供全新的干预靶点。方法:利用致癌剂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Gnb2l1Δhep小鼠产生HCC,与野生小鼠比较观测肿瘤成瘤率,瘤体积;检测肝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炎性细胞的浸润情况;分离原代巨噬细胞检测其炎性因子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检测MAPK、STAT、NF-k B等炎性信号通路的变化;敲低或过表达GNB2L1分析对肿瘤肝细胞干性的影响;免疫组化分析临床HCC组织中GNB2L1与Nanog、Oct4、Sox2等干性相关蛋白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在小鼠肝实质细胞中敲除GNB2L1导致DEN诱导的肝细胞癌的成瘤率下降,肿瘤数与瘤重也均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野生小鼠中炎性浸润的细胞明显要比敲除小鼠多。敲除小鼠肝组织中炎性因子(IL-6、TNF-α)表达明显减少。同样在体外分离原代巨噬细胞,敲低或敲除GNB2L1也检测到LPS诱导的炎性因子表达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显示GNB2L1可能通过激活NF-k B和MAPK信号通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炎性因子,而在炎性条件下GNB2L1通过与Nanog的相互作用促进肝癌干细胞的产生。免疫组化也显示GNB2L1与Nanog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多功能支架蛋白GNB2L1参与调控肝癌炎性微环境(炎性因子与炎性细胞),直接或间接诱发肝癌干细胞的产生,最终导致HCC的发生。我们的工作丰富和加深了对"炎-癌"转化分子机制的认识,希望能为今后以GNB2L1为靶点的肿瘤精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第9期胡运珉老师《求真、求实与我们的困惑》和任世江先生《对“困惑”的回应》两篇交流或争鸣文章,感到这种学术交流或争鸣非常有意义。这样的交流和
当前导向标识已经成为人们和自然环境沟通的纽带,能够帮助人们短时高效的完成游览行为,是不可缺少的景区基础建设之一。现如今眼动分析的产生发展为导向标识建设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就是基于眼动分析的方法,以沈阳市世博园导向标识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从实地调研分析和眼动分析两个方面明晰影响使用者对导向标识满意度的评价因子与眼动行为下的最优导向标识设计,为未来的导向标识提供优化建议和建设方向。本文
本研究以增能理论为视角,探索社会工作促进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可以依托社会组织孵化机构,在人员能力培训、社会组织入孵与出孵评估、链
和谐的校园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融合相处,需要有个安定有序的学习环境,需要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要提高思想素质,必须抓好法制教育。2004年,“马家爵事件”震惊全国,成为校园犯罪的典型,从此,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便深入到了每个学校。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古往今来一直就没有一个定论。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