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报告老年患者肝癌术后精神异常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我科实施老年肝叶切除术12例术后精神异常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及时发现和对症处理,1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围术期内合并症正确的处理、进行合理用药、及时的护理干预,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对于老年肝癌术后精神异常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肝癌;老年患者;精神异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29-01
老年患者肝癌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国内报到较少。因其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没有较好的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危害,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故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须有充分的认识。现将本院近年来出现的典型病例及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的老年肝癌肝叶切除术共80例,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行左半肝叶切除术5例,肝右叶部分切除术7例。合有并高血压的患者7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无精神异常症状,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临床特点:12例患者从麻醉拔管到术后第六天出现精神症状,持续时间1d-5d。其中躁狂型5例,表现为胡言乱语、思维紊乱、治疗不配合、躁动、瞻望、幻听、幻觉等;抑郁型4例,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唤醒能回答问题。混合型3例,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意识水平在激动和嗜睡之间波动。所有患者检查均无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化验检查血氨正常,其中有7例行头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
1.3治疗和护理方法:
1.3.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保持收缩压>90mmHg。
1.3.2药物治疗:30-50mg小剂量丙泊酚复合0.05-0.1mg芬太尼、氟哌利多合剂2ml静注。或地塞米松10-20mg,iv,1-2次/d。针对瞻望、躁狂等兴奋状态的病人可用氟哌啶醇5-10mg,3-4次/d。
1.3.3 加强抗炎治疗: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加上手术创伤以及麻醉、术后卧床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很重要。给予雾化吸入;帮助翻身拍背;指导并鼓励患者咳痰、做深呼吸锻炼。
1.3.4术后镇痛:有研究显示,术前及术后疼痛是加重老年患者术后精神异常的独立因素。术后应加强疼痛治疗。
1.3.5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后常规检测患者电解质的变化,必须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由此诱发的精神异常症状。我们20例精神异常患者中发现有2例电解质紊乱,予以纠正后精神异常症状逐渐恢复。
1.3.6精神症状的观察:术后除了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须密切的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改变、胡言乱语、幻视、幻听和思维紊乱的临床表现,出现则需记录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时间、内容等。向医生报告,及早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判断精神异常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7 安全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刺激。患者床边加护栏,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的四肢避免自伤或拔除引流管。床边不要放置刀、剪、开水瓶等危险物品,避免自伤和他伤。医护人员应避免对老年患者暴力按压,防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
2结果
20例患者通过治疗与护理后,均于2周内恢复正常。出院时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出院后1-6个月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术后精神异常是指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 可逆的和波动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它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术后精神异常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的心脏手术、肝脏手术、骨科手术或整形手术后,通常发生在手术后前4天,夜间容易发生,具有晨轻夜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手术技术、麻醉技术、监护仪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术后精神异常在临床上仍不少见。我们相信,加强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进行合理用药、及时的护理干预、重视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对于老年肝癌切除术后精神异常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堕象娇,刘春荣. 高龄患者腹部大手术后非器质性精神异常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2(12):358
[2] 刘春英 肝移植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5(42):413-414
作者单位: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关键词】肝癌;老年患者;精神异常;护理
【中图分类号】R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229-01
老年患者肝癌术后出现精神异常国内报到较少。因其发病因素和机制复杂,没有较好的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危害,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故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须有充分的认识。现将本院近年来出现的典型病例及其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的老年肝癌肝叶切除术共80例,术后出现精神异常12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行左半肝叶切除术5例,肝右叶部分切除术7例。合有并高血压的患者7例,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无精神异常症状,麻醉方式均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2临床特点:12例患者从麻醉拔管到术后第六天出现精神症状,持续时间1d-5d。其中躁狂型5例,表现为胡言乱语、思维紊乱、治疗不配合、躁动、瞻望、幻听、幻觉等;抑郁型4例,表现为嗜睡、意识模糊、唤醒能回答问题。混合型3例,表现为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意识水平在激动和嗜睡之间波动。所有患者检查均无神经系统阳性定位体征,化验检查血氨正常,其中有7例行头部CT检查未发现异常。
1.3治疗和护理方法:
1.3.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90%,保持收缩压>90mmHg。
1.3.2药物治疗:30-50mg小剂量丙泊酚复合0.05-0.1mg芬太尼、氟哌利多合剂2ml静注。或地塞米松10-20mg,iv,1-2次/d。针对瞻望、躁狂等兴奋状态的病人可用氟哌啶醇5-10mg,3-4次/d。
1.3.3 加强抗炎治疗: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加上手术创伤以及麻醉、术后卧床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很重要。给予雾化吸入;帮助翻身拍背;指导并鼓励患者咳痰、做深呼吸锻炼。
1.3.4术后镇痛:有研究显示,术前及术后疼痛是加重老年患者术后精神异常的独立因素。术后应加强疼痛治疗。
1.3.5纠正电解质紊乱:术后常规检测患者电解质的变化,必须维持在正常水平,减少由此诱发的精神异常症状。我们20例精神异常患者中发现有2例电解质紊乱,予以纠正后精神异常症状逐渐恢复。
1.3.6精神症状的观察:术后除了严密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须密切的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意识改变、胡言乱语、幻视、幻听和思维紊乱的临床表现,出现则需记录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时间、内容等。向医生报告,及早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判断精神异常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7 安全护理: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尽量减少刺激。患者床边加护栏,必要时可使用约束带固定患者的四肢避免自伤或拔除引流管。床边不要放置刀、剪、开水瓶等危险物品,避免自伤和他伤。医护人员应避免对老年患者暴力按压,防止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
2结果
20例患者通过治疗与护理后,均于2周内恢复正常。出院时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出院后1-6个月随访,无复发。
3 讨论
术后精神异常是指在术后数天内发生的 可逆的和波动性的精神紊乱综合征,它包括意识、认知、记忆、定向、精神、运动、行为以及睡眠等方面的紊乱。术后精神异常常发生于老年患者的心脏手术、肝脏手术、骨科手术或整形手术后,通常发生在手术后前4天,夜间容易发生,具有晨轻夜重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在手术技术、麻醉技术、监护仪器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术后精神异常在临床上仍不少见。我们相信,加强围术期合并症的处理、进行合理用药、及时的护理干预、重视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术后管理等措施,对于老年肝癌切除术后精神异常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参考文献
[1] 堕象娇,刘春荣. 高龄患者腹部大手术后非器质性精神异常观察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6 2(12):358
[2] 刘春英 肝移植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5(42):413-414
作者单位:43002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