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肥大细胞在针刺镇痛中的参与效应。方法:以c-kit基因敲除导致的肥大细胞缺失大鼠(Ws RC-Ws/Ws)及其野生型大鼠(Ws RC-+/+)为实验对象,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比较两种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中的肥大细胞数量;以足底机械痛缩足反射潜伏期(Mechanical withdrawal latency, WML)、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及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为测量指标,在不同时间随机给予大鼠左侧足三里穴针刺(1 m A、3 m A电针、手针)或艾灸样刺激(43℃、46℃热刺激),比较干预后大鼠双侧足底WML、MWT及TWL的变化,以及两种大鼠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Ws RC-+/+大鼠相比,Ws RC-Ws/Ws大鼠足三里穴区皮肤中肥大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基础值比较时,Ws RC-Ws/Ws大鼠足底的MWL及MWT均显著高于Ws RC-+/+大鼠(P<0.05),但两种大鼠的TWL无差异(P>0.05);给予针灸样刺激后,Ws RC-+/+大鼠双侧足底的MWL及MWT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1);与基础值相比,只有伤害性强度的针灸样刺激(46℃热刺激、3mA电针、手针)能够增加Ws RC-Ws/Ws大鼠双侧足底的机械痛阈值(P<0.01);同时,几乎所有针灸样刺激对野生型Ws RC-+/+大鼠足底MWL及MWT的有效增加量均显著高于肥大细胞缺失的Ws RC-Ws/Ws大鼠。与基础值TWL相比,低或高强度的针灸样刺激均能显著增加两种大鼠双侧足底的TWL水平(P<0.001),但两种大鼠双侧足底的TWL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肥大细胞主要与正常大鼠的机械痛觉相关,不参与热痛的相关机制;同时,肥大细胞缺失能够削弱针刺干预对机械痛阈值的增加效应,但与热痛无明显联系,因此肥大细胞主要参与针刺镇痛效应机制中对机械痛痛阈的增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