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愿做出有益于他人的行为,通常包括分享、捐赠、谦让、合作和帮助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在个体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神经质作为大五人格五个人格维度之一,对于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引入有关的中介变量,探讨神经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中介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中介机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研究围绕着神经质个体所具有的典型特点展开,提出了几个相关的中介变量,包括社会焦虑,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自尊以及共情(观点采择、想象、共情关心、个人痛苦)。本研究以14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的形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神经质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神经质分别和亲社会行为、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自尊、观点采择以及共情关心呈显著负相关,和社会焦虑、想象、个人痛苦呈显著正相关。亲社会行为分别和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自尊、观点?神经质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观点采择、共情关心以及个人痛苦在神经质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3)此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结论:神经质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且通过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观点采择,共情关心,以及个人痛苦对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神经质个体表现出较少亲社会行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较低的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以及观点采择和共情关心的能力;而个人痛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神经质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但总体上神经质个体倾向于做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因此,以后在对神经质个体的亲社会行为进行干预时,应该注意提升社交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观点采择,共情关心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亲社会行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