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etz(1988)将职业成熟度定义为“个人掌握与其职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专业发展目标的程度,包括知识和态度成份”。因此,可以把在校学习视为学生(含大学生)进入职业前的一个特定阶段,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努力进入该职业。国内对于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并不多。新近修订的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张智勇等人,2006)发现,中国男性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显著高于女生。这一结果与国外的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国外关于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研究多数证实女性得分高于男性(Hesser,1981;Lokan,Boss&Patsula,1982;Neely&Johnson,1981)。以上这些研究都是关于不同生理性别的人在职业成熟度方面的差异,但对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Dawson-Threat.Janice(1993)在其博士论文中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性化和男性化的人在职业成熟度上的得分较高。本研究为了解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职业成熟度的关系,采用张智勇等修订的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和钱铭怡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对204名本科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所有有效问卷的信息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及统计分析。剔除无效被试后进入数据统计处理的有效被试为191人。191名大学生中总体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按升序排列依此为男性化(21.1%),女性化(21.1%),未分化(27.8%),双性化(30.0%)。分析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