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间歇声门下冲洗吸引并联合呼吸机屏气键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分泌物,探讨0.9%氯化钠注射液和0.02%洗必泰溶液对气管插管患者咽喉部细菌定植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菏泽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均采取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两组均采用声门下冲洗吸引并联合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分泌物,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用0.02%洗必泰溶液,每4h套囊上冲洗吸引一次。分别记录每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天死亡率、VAP发生例数、发生时间、每日声门下吸引和下呼吸道的痰液量及气管插管后第1、4、7天声门下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培养观察。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验组VAP的发生率(6%)明显比对照组(2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实验组晚期VAP发生率(4%)也明显比对照组(1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但早期VAP的发生率实验组(2%)比对照组(4%)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10.78±3.18、9.42±2.93;ICU住院时间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13.28±4.29、11.60±3.68,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天病死率、每日声门下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吸引量均无显著差别(P>0.05)。3.取两组声门下分泌物进行培养,实验组致病菌阳性率(39/148,26.35%)明显低于对照组阳性率(71/149,47.65%)。第1天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7天实验组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下呼吸道痰液培养结果表明,实验组致病菌阳性率(29/148,19.59%)少于对照组阳性率(36/149,24.16%),但第1、4、7天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选择两组合格分泌物标本行痰培养,分析菌群分布和构成比,气囊上分泌物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分别占34.78%、35.80%;下呼吸道痰液两组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占35.14%、36.36%。两组病原菌构成相似。结论1.对于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用0.02%洗必泰溶液声门下冲洗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更能有效减少气囊上声门下区域的细菌定植,减少VAP病原菌的来源,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2.洗必泰冲洗能有效减少声门下区域的细菌定植,降低致病菌培养阳性率;对下呼吸道痰液致病菌阳性率无明显影响。3.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优势。4.间歇声门下吸引配合洗必泰冲洗并联合呼吸机屏气键气流冲击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