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致密油已成为各国石油工业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致密油资源丰富、潜力大,是我国近期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加强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致密油勘探提供丰富的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研究区长7致密油储层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砂体的展布及成岩作用的影响和控制,而受构造作用的影响极小。该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与重力流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重力流沉积以浊积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和滑塌岩为主,其中砂质碎屑流砂体是致密油的主要储集类型。该次研究以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为指导,在充分收集和应用研究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样品采集、实验分析以及数据整理,明确致密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层物性特征;综合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等资料,分析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砂岩主要为灰绿色极细-细砂岩,中砂以上相对含量较少,颗粒磨圆主要为次棱角状,分选以中等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胶结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长7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隙类型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其次为粒间孔,喉道形态多为片状、弯片状以及管束状,孔喉分选相对较好,主要为大孔微喉型,孔隙连通性较差。长7砂体纵、横向相变尖灭或复合相互叠加形成数个平行于湖岸线展布的大型复合重力流砂体,且垂向上泥岩隔夹层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发育,导致储集层纵、横向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孔隙度多介于6%~10%,有效空气渗透率一般小于0.3m D。纵向上,长71小层孔隙度平均值为7.81%,渗透率平均值为0.16m D;长72小层孔隙度平均值为7.62%,渗透率平均值为0.14m D;长73小层孔隙度平均值为7.11%,渗透率平均值为0.13m D。平面上,不同的沉积相带与砂体空间展布特征对储层物性的分布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高值区(孔隙度>8%,渗透率>0.20m D)主要分布在湖盆西部的环县—镇原地区与湖盆东北部的定边—靖边地区。根据扫描电镜、岩石铸体薄片观察、阴极发光等观察分析可得,研究区长7砂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遭受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机械压实与化学压溶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等。其中,强压实、压溶和强胶结作用导致的砂岩孔隙度与渗透率降低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的储集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