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栓塞加肺叶切除术在顽固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gu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简称"介入栓塞治疗")联合肺叶切除术在顽固性咯血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连续收治的20例因顽固性咯血入院,给以行介入栓塞加肺叶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未施行介入栓塞而直接行肺叶切除治疗的25例顽固性咯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患者咯血的责任血管分布情况、与原发病的关系及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中,结核性毁损肺及肺空洞并发曲菌球患者(11例)的NBSA以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及腋下动脉为主(共2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9例)的NBSA以食管固有动脉、膈下动脉为主(共13例)。介入栓塞治疗后即刻止血13例,占65.0%,咯血减少7例,占35.0%。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155)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850±21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01);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0±35) 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0±4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0,P<0.001)。结论 NBSA为顽固性咯血的主要责任血管,其分布规律与原发病相关;介入栓塞加肺叶切除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从而降低手术风险。
其他文献
<正>一、资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1.1诊断标准1.1.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5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在江西井岗山召开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提出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
会议
目的 对个体化饮食护理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6年3月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
本文介绍了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研究的新近展。
本研究采用手持式8532型气溶胶监测仪,通过在沈阳市崇山中路交叉口的交通岗处对不同粒径颗粒物(PM1、PM2.5、PM4、PM10)进行了连续监测,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离子组成进行分析
毛囊炎为夏秋季节多发于头面部的常见皮肤病,笔者近几年来,应用自拟消毒饮治疗毛囊炎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