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52年Philips公司的J.Jwent等人发明了磁铅石结构的BaM永磁体以来,永磁铁氧体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磁性能已由最初的(BH)max≈0.3MGOe(各向同性BaM铁氧体)提高到现在的(BH)max≈≈4.5MGOe(各向异性SrM铁氧体);应用范围也随着磁性能的提高而大大拓宽,已渗透到电子、通信、机械、航空、航天、电力、冶金、交通、能源、环保、文教卫生和农牧业等各个领域,成为现代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种基础材料.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变化,据统计,1985年以后,世界永磁铁氧体产量的年增长率达到了6.7%,到2000年,其产量已超过40万吨,预计2005年将达到72万吨.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电脑、通讯网络和汽车电子及电动汽车等高新技术的发展给永磁铁氧体材料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市场.发达国家缩减规模产量,永磁铁氧体的生产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趋势,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永磁铁氧体产业提供了良机.我国加入WTO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国永磁铁氧体工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但是,关贸的开放、适应国际贸易通则及磁材品质国际通用标准,也给我国永磁铁氧体制造厂家的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国永磁铁氧体工业的振兴和跨越式的发展,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我国永磁铁氧体的工业现状,展望了我国永磁铁氧体工业21世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