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相白垩纪——古近纪生物地层与重大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9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此引发了构造运动的空前活跃。发生过诸如大洋缺氧事件(OAE)、大洋富氧事件(CORBs)、白垩纪/古近纪(K/Pg)生物大灭绝事件、PETM事件、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对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海洋、古地理、古环境的认识。尝试追踪和捕捉这些重大地质事件,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其基础是建立精确的年代地层格架。西藏南部保存了中国最为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完整的记录了上述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通过对札达、岗巴、定日、亚东、江孜、萨嘎和吉隆等地区高分辨率浮游和底栖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可直接约束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为重建新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和古地理提供证据。此外,在重大地质环境突变期间生物的演化过程,也可为探明极端环境变化发生时期气候-环境-生物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提供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为主的近年来对藏南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其他文献
<正>"燕山运动"是中国境内的晚中生代构造-岩浆作用的系统和过程统称。这一概念由翁文灏最先提出(Wong,1927,1929),是指华北燕山地区侏罗-白垩系内部发育的构造(褶皱、逆冲和
会议
在对电工进行电子技术教学时,属于信息技术科目的基础性教学内容。要想提高这一内容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等教学形式来实现教学的目标。但是现阶段在进行中职电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