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对双苯菌胺敏感基线建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win_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莓炭疽病是全世界草莓种植业的重要病害之一,它是多种炭疽菌复合侵染引起的。本研究中对采集自我国北京、浙江、湖南、山东、辽宁等省市的草莓炭疽病病样进行了致病菌的分离、纯化、回接与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优势致病菌为草莓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agariae)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此外,在本研究中首次分离获得能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两种炭疽病菌:平头炭疽菌(C.truncatum)和C.boninense。化学防治仍然是目前防治草莓炭疽病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一些杀菌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草莓炭疽病菌对某些杀菌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因此,亟需开发一些具有全新作用机制且与市场上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的新型杀菌剂用于防治草莓炭疽病。双苯菌胺(SYP-14288)是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杀菌剂,具有低毒、广谱的特点,对炭疽病菌高效。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全国6个省市共86株草莓炭疽菌(C.fragariae)对双苯菌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双苯菌胺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性的单峰曲线,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抗药亚群体,其EC50值介于0.002 60.006 4μg/mL,平均EC50为(0.0040±0.000 2)μg/mL,因此可将该单峰曲线作为田间检测草莓炭疽菌(C.fragariae)对双苯菌胺抗药性的敏感性基线。草莓炭疽病可由多种炭疽菌引起,且不同炭疽菌对同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上述研究对于指导草莓生产上合理用药,提高病害防控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其他文献
鸭跖草又名竹节草、蓝花菜。鸭跖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耐寒,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对土壤适应性极强,以湿润、靠近水源的地块为最佳。现将其繁殖方法介绍如下:
位于大理州洱源县凤羽乡,始建于明代。布局严整,在建筑群的中轴线上,由西至东建有大照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两庑,现仅保留下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
期刊
中俄双方2015年启动的“一带一盟”对接合作对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一带一盟”对接为主线,深入分析新时代中俄贸易特点,并选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定量
由我国学者沙金庚研究员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技执行局全会批准并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