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性手机使用行为的潜在心理结构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据《第4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人数为8.92亿,而手机网民高达8.17亿人次,其中即时通讯用户占比为95.5%;网络购物占比72.5%......如此高的手机使用占比背后是我们将大量时间耗费在手机上的事实的反映,也因此出现了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无手机恐惧(Nomophobia)等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但目前为止,学界并没有对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给出统一且清晰的界定,也不清楚具体的心理结构。因此,本研究采用中文版无手机恐惧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深入探究了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结构。研究一用Mplus8.0进行一阶CFA、二阶CFA和双因子模型(Bifactor模型)间的比较分别探索了无手机恐惧和手机成瘾的心理结构,研究二基于研究一将手机成瘾和无手机恐惧纳入一个模型进一步探究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结构。根据模型比较结果发现无手机恐惧更适合用双因子模型来解释(χ2/df=2.31,RMSEA=0.045,TLI=0.965,CFI=0.974,SRMR=0.035,WRMR=1.148),其中G因素为无手机恐惧量表的全局因子(无手机恐惧);F1-F4分别代表害怕无法获得信息、害怕失去便利、害怕失去联系及害怕失去网络连接四个局部因子;而手机成瘾更符合二阶模型(χ2/df=3.39,RMSEA=0.061,TLI=0.927,CFI=0.944,SRMR=0.041,WRMR=1.306),二阶因素更高层次的概括了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及心境改变这4个因子,我们将其命名为手机成瘾严重指数。研究二结果显示手机成瘾严重指数与无手机恐惧的2个局部因子(害怕无法获得信息、害怕失去便利)间并无相关,与另外2个局部因子(害怕失去联系、害怕失去网络连接)虽有相关,但其相关很低(r1=-0.082,p=0.001;r2=0.118);而手机成瘾严重指数与无手机恐惧的一般因子间(G)却有很高的相关(r=0.639,p<0.001)。由此我们推断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的心理结构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成瘾性的因子,具体体现在无手机恐惧的一般因子和手机成瘾严重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上;另一部分为功能性因子,这体现在无手机恐惧的4个局部因子与手机成瘾严重指数的低相关甚至没有相关性上。这也提示我们在之后探讨问题性的手机使用行为时因注意将因手机功能所导致的手机使用行为和成瘾性的手机使用行为加以区分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为推进医疗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防控,针对深圳医疗机构尤其是各大医院决策、基建、采购、人事、财务5个重点权力,在深圳市卫计委的医学信息中心部署"五权"数据监管查询平台,对医院
从不屑到仰慕,从朋友到诀别,两个"金庸迷"这十年,一个扮演了意气飞扬的令狐大侠,而另一个则复制了现实清醒的田伯光。后者的引咎辞职,带给阿里巴巴和中国新经济的反思,绝不是终
日本筑波大学是面向21世纪的一所新型大学。其前身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东京教育大学。20世纪60年代,欧美工业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在日本产生了强烈影响。日本国内大学学潮声中,大学改革的
干净明亮的农家小院、独具特色的文化广场、农家长廊、果蔬采摘园……$$安静美丽的乡村,不再仅仅存活于人们的记忆里,其正在成为华夏大地上的绚丽风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
报纸
笔者结合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就如何做好中职生的管理工作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如确立教育新观念;采用多种教育方式方法,构建全员德育,全面德育,全程德育的大德育体
通过spss软件对试验获得的抗剪强度参数进行统计,采用蒙特卡罗原理和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和破坏概率分析;判断岩村滑坡处于危险期,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远程教育的日益发展使得其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逐渐突显,针对目前远程教育中教学分离带来的缺乏实时交互、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一个适合远
新技术引发艺术发展。网络自制电影是网络与电影的自然融合,是人类艺术的拓展与精神的提高。网络自制电影发展较快,让人耳目一新,引起业界与学界的重视,大家从各自角度进行研
通过对当前福建能源状况与闽东南地区建筑节能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闽东南地区气候和资源特点,对闽东南地区的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适应本地区的建筑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