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关于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认识尚未得到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大部分研究显示身体锻炼可以提高生活满意感,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但也有研究表明身体活动对大学生及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甚至有负面影响。可见体育锻炼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上述研究结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忽略了对锻炼与幸福感关系中介变量效应的分析。完美主义是以高标准完成任务并伴随批判性自我评估倾向的人格特质。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变量之一,完美主义倾向与抑郁、焦虑、强迫、进食障碍、失眠等诸多心理疾患有密切的关联,会对幸福感产生消极影响。完美主义可能是影响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且可能会对其起负向的中介作用。自我增强是指个体保维持、提升自我观点积极性的心理倾向,也是自尊保护的内在驱动力。研究表明:自我增强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信心、生活满意度、亲社会行为、心理健康、元认知、人际调节能力及缓解抑郁等负性情绪等来促进他们的主观幸福感。自我增强可能作为中介变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起到正向的中介作用。体育锻炼情境中,过度追求完美主义可能会阻碍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那么如何控制或者抵消其可能产生的负向中介效应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调整大学生完美主义的认知偏差,另一方面,考虑可以通过自我增强的心理干预来消除过度完美主义的负面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的提出三个研究假设:(1)完美主义的单中介模型成立,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中起负向中介作用;(2)自我增强的单中介模型成立,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3)自我增强与完美主义的双中介模型不成立,自我增强可以缓解完美主义在体育锻炼与幸福感关系的负向中介作用,从而促进幸福感的提升。因此,研究通过构建完美主义、自我增强的单中介模型以及两者的双中介模型,研究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被试为951名大学生(年龄=19.21±1.1岁,男=515人,女=436人)。结果发现:(1)完美主义的单中介模型成立,为竞争中介模型,其在模型中起负向的部分中介作用(-0.0172),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19.8%;(2)为了缓冲完美主义对锻炼与幸福感关系的负向中介作用,提出用自我增强作为干预因素以促进幸福感。构建并验证了自我增强的单中介模型,为互补中介模型,其在模型中起正向的部分中介作用(0.0311),中介效应显著,占总效应的35.8%;(3)通过构建完美主义与自我增强的双中介模型,结果表明总的间接效应(0.0148)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者的中介效应产生了中和效应,双中介模型不成立,表明自我增强可以抵消完美主义对锻炼与幸福感的负向中介效应。结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效应,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体育锻炼的直接效应以及通过自我增强的正向与完美主义的负向间接效应,自我增强可以缓解自我增强的负向中介效应。研究提示:一方面,在体育锻炼情境中要有别于竞技体育,竞技体育追求完美可能会促进运动表现增强成就感,但在大众体育锻炼中,则应追求休闲娱乐的体验,避免超越自我现实运动技能的完美追求,从而减少完美主义对幸福感的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在体育锻炼中要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增强的干预,尤其是要采取多样化的情景设置、内外环境的优化、锻炼激情的表达等途径,削减完美主义的负向中介效应,从而强化体育锻炼对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效应。研究结果对于体育锻炼过程中通过调节完美主义的负向效应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一定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