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再认但不能识别(Recognition-Without-Identification,RWI)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能认出某个面孔但不知道到底是谁,舌尖现象(thetip-of-the-tongue,TOT)和似曾相识(Deja-vu)都是RWI的表现形式。过去关于舌尖现象的理论观点认为舌尖状态下人们提取到的部分信息(如单词的首字母)是其真正提取到的,而Cleary等人(2015)通过研究证明了人们会依据舌尖状态的存在而推断提取失败的目标词会具有更流畅的特性,如表现为字体清晰度更高、字号更大以及词频更高,并将这一现象称为舌尖启发(TOT heuristic)。因此本研究拟证明在信息提取失败时,人们会根据舌尖状态的存在来推断目标的相关属性(并非真正提取)。并且强调了信息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梯度"效应,即在目标的不同属性上表现出来的舌尖启发现象可能存在程度上的不同,越有助于被试记忆的属性表现出的舌尖启发现象越明显。本研究采用以往的study-test研究范式(Cleary,2006,2015),分为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并选用两种类型的实验材料分两个实验进行:实验一为字词(三种属性:字体清晰度、字体大小和词频)和实验二为面孔图片(三种五官类型:眼睛、鼻子和嘴巴)。研究结果发现:(1)在字体清晰度、字体大小以及词频上均出现了舌尖启发现象,舌尖状态下被试倾向于认为提取失败目标的字体清晰度更高、字号更大以及词频更高;(2)字词的三种属性之间的舌尖启发现象存在梯度效应,词频上的舌尖启发现象程度显著高于字体大小和字体清晰度上的舌尖启发现象程度,字体大小的舌尖启发现象程度与字体清晰度无显著差异;(3)面孔识别中也存在舌尖启发现象,当被试无法提取出面孔对应的名字时,处于舌尖状态下时被试会认为面孔更美,即被试在舌尖状态下出现了审美偏向;(4)眼睛、鼻子和嘴巴引发的舌尖启发现象存在梯度效应,眼睛引发的舌尖启发现象程度显著高于嘴巴和鼻子,嘴巴和鼻子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舌尖启发现象及其梯度效应,说明在某些特定状态下,人们所做出的判断会存在一种偏差,这种时候就需要决策者做出更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