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单位主义——指引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一个概念框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多维的城市转型及其相应的社会与空间问题已经受到学者大量的研究,但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从单位的视角出发对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行重新梳理,将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并形成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相应的理论体系。将单位研究置于长周期、历时性的框架中,从制度、社会和空间等多侧面展开跨学科的分析,一方面旨在理解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空间及其组织的历史,并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多重转型;另一方面旨在辩证的检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两个不同阶段的城市组织模式及其空间表征,并将其与国际经验对比,在"十二五"引领的"二次转型"及"社会重建"的语境下,提出适合下一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组织结构及其空间模式。回顾中国城市近六十年来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节点将其分为单位化与去单位化两个时段。作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生产、社会管理和空间组织单元,单位制构成了城市最基本的组织架构,全方位主导了城市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单位制度形成和固化、城市空间和城市社会逐渐单位化的过程,城市空间组织上呈现出设计人性化、出行低碳化、家庭和睦、邻里平衡、社会与空间公平等优点,但同时也呈现出空间过度组织化与社会凝固化等缺点。转型期以来,单位制在分权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形塑下,开始经历褪色、解体与隐形等差异化变迁,单位制作为城市组织的架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此过程中,单位空间逐步外向化并融入城市空间,单位社区向城市社区转向,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去单位化的程度日渐提高。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出现了空间组织弱化、社会阶层分化、空间行为高碳化、生活质量等问题。"十二五"作为重构中国城市发展路径的战略机遇期,通过分析单位化与去单位化时期的问题与困境,提出面向低碳城市、社会公平和生活质量的新的城市组织理念——新单位主义,旨在以基层社会管治重构、空间调整和郊区化建设为导向,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综合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空间单元。在理论层面,新单位主义将是与西方紧凑城市和新城市主义相呼应的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理念。在实践层面,新单位主义将围绕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与生活质量等核心议题,在郊区化建设与旧城更新改造中注重居住-就业-设施的综合平衡,优化城市空间与社会组织,为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提供高效、宜居的空间环境。
其他文献
近几年,随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复合材料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正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纳米材料本身的大比表面积、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
绘画艺术一直强调创新和求变,这是一个万古永恒的主题。借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中提到的:“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
中国古代戏曲中,爱情婚姻剧占据着非常巨大的份额,存留下来了许多经典之作,主要的叙述模式有“人神恋”“才子佳人”“人妖情缘”“帝妃恋”等等,这些叙述模式有其共通性也有其
目的:探讨肺与大肠在肠病病理状态下的特异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肠病(便秘)模型,观察其对五脏的病理形态和相关调控物质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的肺和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同步改
<正>备受争议的房产税试点,最终在重庆和上海尘埃落定。之所以争论激烈,是因为它几乎牵动了所有城镇居民家庭和开发商最敏感的神经。分歧均源于认识,减少分歧自然也只能通过
一、俄罗斯近况2000年以来,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快速的恢复性增长势头。2005年底,俄罗斯经济已经恢复到苏联解体的水平。俄罗斯提出的201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已
食物中毒是伤害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预防食物中毒工作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了解并掌握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
基于黑龙江省黑土区24个市县气象站点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机制法”、ArcGIS中的Kriging插值等方法,计算黑土区大豆气候生产潜力,分析生长季(5-9月)气温、降水变
食品安全一直是关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如何妥善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2014全国两会公告和2014年
目的: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焦虑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本文探讨了内观认知疗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 NCT)合并药物对于改善惊恐障碍患者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