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总结颅内胆脂瘤的MRI特征,探究影像学检查在颅内胆脂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检索数据库,回顾文献中已报道的颅内胆脂瘤MRI影像学表现,总结典型与非典型胆脂瘤的MRI各信号的表现特点。以"颅内胆脂瘤"、"MRI"、"CT"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收集颅内胆脂瘤磁共振表现报道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大数据库建库至今。文献类型限颅内胆脂瘤的影像学相关报道。结果:MRI诊断胆脂瘤较CT更具优势,能更清楚显示病灶形态、范围及瘤内成分。MRI表现有以下共同特点:1.边界清楚,形态多不规则,沿脑沟、裂延伸,呈"见缝就钻"匍匐式生长。90%的颅内胆脂瘤多位于桥小脑角旁或鞍旁;2.信号复杂多样,根据囊内成分(主要是蛋白含量)不同,T1WI多呈高于脑脊液的稍低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FLAIR亦多呈高信号;当囊内蛋白含量较高时,T1WI可呈高信号,T2WI为低或高信号。3.增强扫描囊内容物及囊壁一般无强化,因病变感染或边缘有肉芽组织形成时可有边缘轻微强化。4.病变在DWI为高信号。胆脂瘤在CT多呈低密度,可见钙化(钙化率10-20%),如侵犯邻近颅骨,在X线片或CT上会有"典型"表现,如局部密度减低,边界清晰、有硬化缘,并多有外翘的"骨檐"。非典型MRI的TI为短信号或等短信号,TI压脂像亦呈短T1信号,同时肿瘤生长部位已不同,临床上应引起重视。结论:磁共振检查是颅内胆脂瘤的首选检查方式。桥小脑角区为颅内胆脂瘤好发部位,结合患者临床表现以及MRI信号改变等特征性表现可明确胆脂瘤诊断。只有诊断明确,更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与高分辨率CT检查相比,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效果更佳。必要时也可结合CT与MRI的结果一起,以防漏诊和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