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影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为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2015年在我院急诊超声就诊并经心外科确诊后收治的12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流行病学特点、分型、分布、高危因素、重要脏器累及、手术方式选择及预后;采用Kaplan Meier法生存分析研究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结果:1220患者中接受手术者947例(77.6%),住院期间死亡人数171人(死亡率14.01%),其中术前死亡89例,原因主要为夹层破裂;术后死亡82例,原因主要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分析结果提示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因素是夹层类型、手术方式、心脏功能、血压分级和重要分支受累:1220例患者Stanford A型647例(53.03%),B型573例(46.97%);术后死亡率最高的术式为主弓置换+Bentall术+支架植入:左室射血分数异常者占18%,高血压患者971例(79.6%),夹层累及颈部血管者295例(24.2%),累及腹部大血管者318例(26.1%),累及血管中合并血栓者430例(35.2%)。年龄、性别、城乡分布、文化水平、首发症状等对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明显相关:平均发病年龄为(49.75±10.59)岁,其中马凡患者发病年龄为(34.04±11.82)岁;患者性别分布为男942例(77.21%),女278例(22.79%),男女性别比为3.38:1。农村人口751例(61.56%),城市人口469例(38.44%);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749例(61.39%),高中水平者309例(25.33%),大专及以上者162例(13.28%);临床首发症状为疼痛者1000例,其中胸背部疼痛970例(79.50%),腹痛30例(2.45%);首发症状为肢体麻木及神经症状者10例(0.82%),合并疼痛和神经症状者209例(17.13%)。结论:影响围手术期死亡率的主要因素是夹层类型、手术方式、心脏功能、血压分级和重要分支受累:而年龄、性别、城乡分布、文化水平、首发症状等对围手术期死亡率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