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音乐教师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音乐教学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在音乐教学科研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百家争鸣的蓬勃趋势,在音乐教育、音乐审美等方面取得了众多优秀成果。近年来,国际间的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入我国,使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我国目前现行的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未来人才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制约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古语有云:"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强调每位音乐教师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上好音乐课。但上好音乐课,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外,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音乐审美心理特点,而塑造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音乐导人向善的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的德才兼备的学生。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是音乐教育首先需要契合的一个因素,是决定音乐教育成败的关键,也是构建音乐教学体系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推行的学校音乐教育分为幼儿、小学、中学、大学四个年龄阶段,学生在每个年龄段都表现出各具特色的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因此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音乐学习的审美心理特征具体安排音乐教学内容,是现代音乐教育应关注的课题,即根据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学生必须采取不同的审美教育。本文认识到了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相结合的现状。在理论上将音乐教育学与青少年音乐审美心理相结合有一定的新意,为教育学与心理学的深度对接提供了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