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学校体育政策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总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学校体育政策高密集区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则在其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根据2017年《中国学生体质监测发展历程》最新公布的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学生体质依然呈下降趋势,可见学校体育政策的推进没有达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理想效果。鉴于此,本文运用公共政策中常用的明晰性、协调性、合理性、稳定性观点以及交易成本理论,对学校体育政策文本存在的问题及由此产生的政策执行过程的交易成本增加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探寻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效果的提升路径。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等有关部门颁布的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文件进行仔细研读,并访谈了教育部门、学校体育学专家及中小学教师。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对学校体育政策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研究结果:1、研究发现,交易成本理论对公共政策学具有重大的影响。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学校体育政策制定和执行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因而这一过程可以依据交易成本理论进行解释。以威廉姆森对交易成本的分类为依据,对我国学校体育政策制定文本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时,并不会彻底消除各层级之间的的利益冲突,但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定的治理途径以最大程度上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交易成本。2、学校体育政策制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策明晰性缺乏。政策的目标设置笼统以及要求阐述模糊是明晰性缺乏的主要表现。模糊化的学校体育政策不仅会增加各级教育部门执行过程中的决策成本、监控成本,亦会增加学校和教师政策执行的灰色成本和不适应成本。(2)政策协调性不足。具体表现在政策与所处环境难以兼容以及政策因长时间未修订不能与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相契合。政策不配套造成的协调性不足,会导致政策制定与执行者选择牺牲整体利益来获取灰色收入,引起灰色成本增加,同时对现行政策的调整会产生不适应成本。(3)政策合理性欠佳。主要体现在政策评价指标片面化以及政策文本的片面性两方面。合理性欠佳的迫使学校必须为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付出更多的监控成本,同时政策目标单一也会导致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监控成本、灰色成本和不适应成本增加。(4)政策稳定性欠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新旧政策的冲突,另一方面是针对某一问题的政策缺乏延续性或者继承性。政策更迭过于频繁,引起实际执行成本、决策成本、信息搜集成本、监督成本和保证成本增加。3、对学校体育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发现:(1)政策制定模式长期偏重于渐进主义,难以适应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2)政策制定者在信息获取渠道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准确信息;(3)政策制定者清楚政策利益相关者偏好及政策的现实条件,难以彻底改变现状。4、基于以上问题,本文拟提出以下政策制定质量提升三个途径:(1)针对学校体育政策中的弹性内容建立授权机制,提高地方制定政策的创新力;(2)自下而上完善信息反馈渠道,使之做到准确透明;(3)强化学校体育政策制定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建设学校体育政策智库。研究结论:学校体育政策制定的科学性一定程度上影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分析发现,近些年我国颁布的政策内容的科学性和指导效力虽得到全面提高,为学校体育朝着健康、科学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但部分政策文本尚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明晰性缺乏的模糊化政策目标制定、协调性不足的滞后化政策配套制定、合理性欠佳的片面化政策内容制定、稳定性欠缺的易变化政策内容制定四个方面。同时应用公共政策领域常用的交易成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时发现,政策文本缺陷会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交易成本增加,削弱政策体系的执行效果。此外,渐进主义、信息不对称性、利益博弈是学校体育政策制定问题的主要诱因。因此,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是减少政策制定问题的关键,要从建立授权机制、准确的信息反馈、提高政策制定者能力水平并建立学校体育政策智库三个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升途径,以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