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术前ICG排泄试验在评估肝脏储备功能、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意义。方法:分析浙大一医2011.01-2011.12期间160例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分为三组:A组60例,为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B组61例,为乙肝非肝硬化合并肝癌组;C组39例,为非乙肝非肝硬化肝癌组。术前行有关常规检查和ICG排泄试验(记录ICG R15及K值)。应用SPSS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三组之间肝脏储备功能的差异及与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肝功能指标等相关性。结果:(1)160例患者中,Child A级140例,ChildB级18例,ChildC级2例(数量太少,不纳入统计)。ChildA级与ChildB级两组间ICGR15、K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ICGR15<10%、10%≤ICGR15<20%、ICGR15>/20%三组与MELD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6、0.3及0.43(P<0.001);(3)ICGR15与术前胆碱酯酶、总胆红素、IN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6、0.484、0.345,双侧Spearman检验P<0.001,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ICGR15=31.775-0.528×白蛋白+0.267×球蛋白-0.06×谷丙转氨酶-0.001×胆碱酯酶+0.117×总胆汁酸+0.13×谷氨酰转肽酶;(4)ICGR15<10%、10%≤ICGR15<20%、ICGR15≥20%三组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35.7%、61.7%、82.8%,P<0.001;术后肝功能不全组和无肝功能不全组两组间ICGR15、K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CGR15<25%和ICGR15≥25%两组间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8);(5)A组与非肝硬化肝癌组(B+C组)、乙肝合并肝癌组(A+B组)与C组间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ICG排泄试验是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灵敏指标,ICG排泄试验与Child-Pugh分级及肝功能指标间有良好的相关性。针对终末期肝病患者,采用ICG排泄试验与MELD评分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ICGR15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性,对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不全的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组患者肝脏储备功能较差,术后更易发生肝功能不全,因此,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术前应更好综合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制定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以减少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