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有翅雌蚁和有翅雄蚁复眼的外部形态及明、暗适应对其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1)复眼外部形态:雌蚁复眼长椭圆形,较大,明显向外凸起,位于头部两侧中部,约含510个小眼;雄蚁复眼近半球体,较大,占据头部两侧,于头顶处两侧复眼相接近,约由805个小眼组成。雌和雄蚁复眼中心区域的小眼排列紧密,多为较规则的五边和六边形,边缘区域小眼排列不紧密,多为不规则的四、五和六边形,且少量相邻小眼间的间距明显较大。雌、雄蚁复眼中心区域近背部小眼间均着生少量感觉毛。(2)复眼内部显微结构:各小眼均由一套屈光器(一个角膜和一个晶锥)、8~9个小网膜细胞及其特化产生的视杆和基膜等几部分组成。角膜位于小眼最外层,无色透明,由多层片状结构组成,呈内缘略突出外缘较突出的双凸透镜特征,最大厚度约15.00μm;晶锥位于角膜下方,整体呈倒圆锥状,由四等份组成,长约14.50μm,顶端直径约9.50μm,末端直径约2.50μm,晶锥周围分布有大量色素颗粒;视杆长约75.00μm,与晶锥紧密相接,其中段明显较粗,两端较细,色素颗粒在上、下段分布较多,中段分布较少;基膜位于小眼的最底部。(3)明暗适应对复眼显微结构的影响:暗适应时,初级色素细胞沿晶锥横向向心移动,紧密围绕在晶锥周围,而明适应时该色素颗粒横向远心扩散,远离晶锥。与明适应相比,暗适应时晶锥长度明显增长1.90μm,上端直径明显增粗0.20μm,下端直径明显增粗0.50μm。在相同的明、暗适应状态下,其雌、雄蚁复眼的色素颗粒分布、晶锥无明显差异。本研究发现红火蚁有翅蚁复眼的视力发达,其复眼调光机制主要由晶锥变化及色素细胞的移动来完成,呈典型的并列像眼特征。这为进一步揭示红火蚁的感光机制和视觉行为,开发基于光视觉行为的无公害防控技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