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湛江海域是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基地之一,而由麻痹性贝毒导致的贝类安全令人担忧,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该海域关于麻痹性贝毒分布特征方面的报道。本研究从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对湛江海域贝类养殖区域(N 20°55′~21°16′,E1 10°11′~110°39′)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浓度、藻细胞毒浓度和牡蛎毒性值进行分布特征分析,为该海域的麻痹性贝毒安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该海域设置三个监控点(A:N 21°13′46.50″,E 1 10°36′48.89″;B:N 21°02′49.05″,E 110°11′22.08″;C:N 20°55′33.42″,E 110°30′42.96′′),定期在各监控点分别采集海水和牡蛎样品,采用镜检法分析海水中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浓度,然后用酶联免疫快速检测(ELISA)法分别检测海水和牡蛎样品的麻痹性贝毒浓度,分析该海域麻痹性贝毒水平的变化特征。【结果】:对于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浓度,虽然各监控点的藻细胞浓度波动较大,但是各点总体呈倒U字形变化,即藻细胞在1-2月份显示较低浓度水平,3月-6月份显示较高浓度水平,7月份后藻细胞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各监控点的藻细胞浓度水平有较大差异。对于藻细胞的毒性水平,虽然不同监控点的毒性水平有较大差异,但总体上看1月份藻细胞的毒性水平最高,随后呈明显的下降趋势,3月份以后的藻细胞毒性水平基本上低于10-3pmol/cell。对于牡蛎样品的毒性值水平,变化趋势同样呈倒U字形,但是其变化拐点明显滞后于藻细胞浓度。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藻细胞浓度与其毒性水平不成比例,牡蛎样品的毒性值上升水平明显滞后于藻细胞浓度。【结论】: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监控海域有相当大的麻痹性贝毒污染风险,且藻细胞的毒性水平与藻细胞浓度不成比例关系,为了确保贝类安全,有必要实施麻痹性贝毒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