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协议之诉的司法识别疑难问题及突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angel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行政协议衍生于民事合同,又因其适用于行政管理场域而具有主体不真正平等、公法利益目的强烈等异于一般契约精神的特征。由于法律和理论研究未完善,此类案件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审判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核心是司法识别困难,主要表现为审查立案时易与民事合同或一般行政行为之诉混淆、法律适用不规范、裁判方式不统一等。准确识别此类案件可以优先从主体资格切入,结合当事人的诉请分辩行政协议之诉与根行政行为之诉。立案时可以主动审查最长起诉期限,以平衡诉权保护与安定行政管理秩序的冲突,最长起诉期根据协议内容分别确定。实体审理中严格把握不同情形下协议效力认定的标准,适当加重行政主体的举证责任和违约责任以克制行政强权,在不同子类案件中分别制定不同的证成标准。确立"公益优先、利益均衡、有限调解、及时裁判"的原则,根据行政法规并参照合同法相关规定公正裁判。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萃行政协议最显著的特征,提出识别此类诉的优先切入点;第二部分,通过与相似之诉比较,细化识别行政协议之诉的路径,进而论述如何严格把握主体资格、证明责任及证成标准、如何适用法律等问题。通过国内外立法横向比较加持文章论点。第三部分,从立案审查、管辖权分配、裁判方式等多角度提出专门增设适用于行政协议之诉的特别规定的构想。
其他文献
相对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协议因具协商性而更易被相对人接受,也日益受到行政机关的重视。但是,行政协议的非强制性使得行政机关陷入困境:相对人不履行约定义务的情形下,如何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DIALOG联机系统中的open access免费检索被SCI收录的文章.
随着硬件技术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的VRML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浏览器,读者就可以观赏到由VRML创建的三维虚拟现实,而不再是二维的平面图形或图像,这样对于读者的索取参考
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一种新型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其利用率目前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却不是很高。没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文
如何营造大学创新生态环境来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大学(尤其研究型大学)在传统上存在教学与科研存相对脱离的关系,大学
徐宜厚教授业医近40年,擅长治疗各种皮肤病。笔者有幸亲睹徐师在临床中,巧用逍遥散治疗多种皮肤病,效验颇佳。为此,整理撰文介绍如下。1忧思可致白发生,舒肝扶脾要同用徐师认为,白发由
在计算机和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期刊编辑如何使高新技术为我所用,已经成为众多编辑人员研究的新课题.文章就此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办公的自动化与网路化的重要性以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