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方法治疗肝癌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第五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国际肿瘤细胞与基因治疗学术会议、第二届中日肿瘤介入治疗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经不同介入导入方式注射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rAd—p53)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表达特点及治疗作用。 材料与方法:(1)将27只种植成功的兔VX2肝癌模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9只):A组:经肝动脉单纯灌注rAd-p53(5×106VP);B组:rAd-p53(5×106VP)+超液态碘油0.5ml经肝动脉混合灌注;C组:瘤内直接穿刺注射rAd-p53(5×106VP)。术后24h、72h、6天分别处死实验兔,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瘤周P53、Bax和Bel-2蛋白的表达。(2)将30只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6只),a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0.5ml;b组:经肝动脉灌注超液态碘油0.5ml行栓塞治疗;c组:经肝动脉单纯灌注rAd-p53(5×106VP);d组:rAd-p53(5×106VP)+超液态碘油0.5ml经肝动脉混合灌注;e组:瘤内直接穿刺注射rAd-p53(5×106VP)。术后2周处死实验兔,先行大体病理检测,计算肿瘤生长率;再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Von-Willebrand-factor(VIII因子)表达情况,对VIII因子阳性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微血管(MVD)计数。比较分析不同导入方式的rAd-p53治疗作用。 结果:(1)rAd-P53基因的表达情况:A组,P53蛋白在24h、72h及6天平均表达率(%)分别为19.65±5.29,62.43±3.27,18.73±3.45;B组P53蛋白在24h、72h及6天平均表达率(%)分别为20.28±4.34,65.43±2.13,19.63±4.23;C组P53蛋白在24h、72h及6天平均表达率(%)分别为26.53±6.07,70.36±3.43,26.36±4.35。P53和Bax蛋白的表达呈与时间相关性正态分布,以C组表达最高(P<0.05),Bel-2蛋白表达随P53蛋白表达的增多而减少。(2)rAd-P53基因的治疗作用:c、d、e组肿瘤增长率较a、b组低(p<0.05),其中以d组最低(1.65倍)。五组(a、b、c、d、e)肿瘤细胞平均凋亡率分别12.06%、14.56%、17.65%、18.69%、19.65%,差异有显著性(P<0.05)。五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50.0%、83.3%、83.3%、50.0%、50.O%.差异有显著性(P<0.05)。五组MVD计数分别为81.62±16.13、85.23±24.34、75.20±23.91、71.16±21.34、72.34±25.29,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1)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表达呈正念分布,rAd-p53不同导入方式,P53、Bax、Bcl-2蛋白表达的程度不同,以瘤内直接注射表达最高,与超液态碘油混合灌注表达次之。(2)经介入途径导入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能安全高效促进兔VX2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片r癌细胞转移;不同的rAd-p53导入方式对肝癌治疗效果不同。与超液态碘油混合灌注最为有效,瘤内直接注射次之。
其他文献
在很多制造企业实施MRP和JIT后,企业对生产资料的供应提出可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各生产单位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得生产资料,供应物流变得更为重要和复杂,供应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