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充填后皮下气肿一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皮下气肿是牙科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曾见于根管治疗、拔牙术后等。皮下气肿主要是皮下组织间因气体进入,导致间隙间压力增加所引起的面颈部皮肤局部中度肿胀。通常两周内气体会自行消失,预后较好。但大量气体弥散入深部组织有时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包括由咽后间隙气体积聚所致气道损伤、纵隔积气及心包积气。若气体进入纵膈腔的组织间隙内,使肺泡与组织间隙压力增加则成为纵膈腔气肿;若进入的气体较多,则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缺氧、呼吸道窘迫、继发感染而造成生命危险。本文报告一例临床少见的在楔状缺损充填后出现面部皮下气肿,目的是探讨皮下气肿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病历摘要一位52岁女性患者主因左下后牙刷牙敏感2个月就诊。实习医生接诊,临床检查发现34和35牙颈部楔形缺损达牙本质深层,缺损边缘位于龈下1mm,缺损区探诊敏感,温度测验正常,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系统性疾患。诊断为34和35楔状缺损。治疗计划是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实习医生常规用慢速球钻在缺损表层进行牙体预备,牙面清洁后,牙龈沟内放置排龈线。粘接剂使用Clearfil SE bond(Kuraray,日本),用可乐丽(AP-X)树脂(Kuraray,日本)修复缺损区,之后用涡轮机和尖锥状金刚砂钻修形和抛光充填体。充填后患牙颊侧牙龈缘破损出血。修复完成后,患者自觉左面颊部肿胀,检查发现左面部肿胀范围约5cm~2,高起约3cm。皮肤颜色和皮表温度正常,扪之柔软有捻发音,患者无自发疼痛和皮肤压痛。口内检查34和35颊侧龈缘轻度肿,扪之有捻发音,牙龈颜色正常,余未见异常。诊断为皮下气肿。治疗后第二天患者面部未经用药和其它处理肿胀消退,皮色正常,未见瘀斑等,患者无不适。结论本病例楔状缺损充填后出现皮下气肿属于医源性损伤。损伤的原因分析:缺损位于龈下,充填修复后修形抛光时钻针损伤患牙牙龈缘,实习医生在修形抛光过程中不断用牙科三用枪吹干充填体表面及龈沟,探查充填体边缘是否有悬突,并用带有气水的高速涡轮钻调磨。气枪气流和涡轮水汽流压力过大,空气进入破损的粘膜下,进而引起皮下气肿。牙科治疗时应避免使过大的压力进入组织间隙,以免引起皮下气肿乃至更严重的并发症。
其他文献
肱骨外上髁炎特点是肘及肱骨外上髁疼痛,Mill试验阳性。一般认为。是由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的慢性劳损及牵扯引起,尤其是桡侧伸腕短肌至为重要。临床多用封闭治疗,笔者采用电针加
<正>莱芜市莱城区吐丝口小学,现有教职工100人,在校生1600余人。学校坚持实施"体验教育"为实施策略,确立了模式构建、教材整合、学科融合的学校课程建设思路,以"回归原点创新
会议
基于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应用,本文就三点进行分析:解方程问题中应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应用问题中应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几何问题中应用,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希
<正>五铢钱纹铜鼓,是指鼓身上用汉代流通的钱币五铢钱捺印的纹样作装饰的铜鼓。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铜鼓,目前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面,那是1953年在广西岑溪县城修筑共青路时发现
会议
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国有企业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全面提升领导经济改革、服务职工群众、搞好生产经营和促进持续发展水平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