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指标的测试,分析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的特征,探讨不同年龄段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增龄变化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式,于2013年6-8月在某市区内选取8个街道,每个街道选取3个社区,随机抽调符合测试要求的老年人共352名,男女各176名,年龄均≥70岁(78.8±5.9岁),按照我国国民体质测试老年人部分年龄的划分标准和美国功能性体适能测试老年人年龄划分标准,以5岁为划分依据,把调查对象分为70-74岁组(92人),75-79岁组(92人),80-84岁(96人)组和85岁以上组(72人),测试指标如下:6minuteswalking(简称MW)距离为心肺功能指标、肺活量指数为肺机能指标;不需任何帮助从椅子(高度:42cm)反复站立坐下5次所用时间为下肢肌耐力指标:有利手握力指数,为肌肉力量指标;chairsit-and-reach(简称SR)测量手指尖距脚尖的距离,为柔软素质指标;抓背实验为上肢柔软素质指标;BodyMassIndex(简称BMI)=体重(Kg)/身高(m~2)作为体成分指标;one-legbalancewitheyesclosed(简称0LB),为身体平衡功能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5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推断性统计采用双因素多变量方差分析,如果交互作用不显著,则进行主要效果的方差分析,如果交互作用显著,则进行单纯主要效果的方差分析,统计假设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女性BMI(25.43±3.85)、抓背测验(-9.01±9.47)、座位体前屈(-8.18±8.4)好于男性,分别为(24.63±2.86)、(11.16±9.82)、(-10.96±7.78),男性握力指数(35.85±8.84)、5次坐站时间(26.74±11.78)、肺活量指数(29.30±10.27)、6min快走距离(567.0±93.7)、闭目单脚站立时间(6.13±4.75)好于女性,分别为(28.17±7.93)、(30.50±11.27)、(17.99±7.94)、(539.5±97.4)、(5.61±5.43);不同年龄组高龄老人BMI值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且没有随年龄增长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其中75-79岁组与80-84岁组比较,柔韧适能、肌力适能、心肺适能变化率最大,80-84岁组和85岁以上组比较,平衡能力变化率最大,除70-74岁与75-79岁组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体成分均值高于男性,柔韧适能好于男性,男性肌力与肌耐力适能、心肺适能、平衡能力好于女性;参照S/T标准、美国功能性体适能评价常模,我国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较低,且男性好于女性,体适能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进入80-84岁组的高龄老人健康体适能水平下降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