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存在差异,培育出高抗的树苗在林业建设上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用"截枝套管法",于2013年7月评价了同一
【基金项目】
:
重大林业行业公益项目(项目编号:201204501);国家公派留学基金(2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不同种源的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病抗病性存在差异,培育出高抗的树苗在林业建设上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用"截枝套管法",于2013年7月评价了同一种源的马尾松1年生树苗对松材线虫病的抗性。共计接种30棵马尾松苗,每棵接种5 000条松材线虫,每天观察接种结果,接种45d后,按抗性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和分离线虫。结果表明:①同一种源的马尾松1年生树苗抗性存在差异。抗性等级划分为高抗、中抗、低抗、感病、高感五个等级。一年生树苗在接种15d后,发病率为0;16~30d后,发病率是73.3%;31~45d后,发病率达到80.0%。②在接种45d后,按抗性等级每级选出3株树苗进行线虫分离。发现各个抗性级别的马尾松均可以分离出松材线虫。症状越明显的植株,分离出的松材线虫数量越多,当到达3级,及接种枝以下部分枯死,顶端泛黄,松针下垂时,分离出的松材线虫数量达到最大;植株逐渐枯死,分离出的松材线虫数量也随之降低,植株完全枯死,松材线虫数量减少。该结果对指导马尾松造林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关注显性知识的存在、获得和传授,而忽视了课堂中、学生自身以及师生交往中大量存在的缄默知识。而这些缄默知识的存在会对课堂上将要学习的显性知识
本文根据查阅大量的古今医籍资料而收集到的140例麻黄汤证病案,采取全面统计、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归纳、整理,旨在客观而确切地掌握麻黄汤证的证治规律。
苯甲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被广泛的应用到涂料、化妆品、香料、食品、医药等领域。传统工艺制备苯甲醇的主要方法是氯化苄水解法,但是该方法的制备工艺复杂,生产的苯甲醇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遗传性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3型/马查多-约瑟夫病(hereditary spinocerebellar ataxia 3 and the Machado Joseph di
<正>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死者郑某,男,55岁。某日11时许,被发现其屋门开启,屋内地面有大量血迹,卧室内有明显翻动痕迹。死者头部有伤,卧于自家床上,怀疑被杀。1.2现场勘验郑
以PID为核心的无人机横侧向控制系统易受到参数摄动和外部扰动的影响,鲁棒性较差;针对这点不足,将H∞鲁棒控制理论与特征结构配置理论相结合设计了飞机横侧向控制器;用输出反
目的: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人天然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体系,并检测扩增细胞的表型及体外免疫抑制功能,为Treg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越南裔美国作家阮清越(1971—)的小说《同情者》是一部以越南人视野写的越战小说,这部小说讲述越战后逃亡美国的越战难民在白人主宰的美国社会中的经历、磨难与焦虑。本文运用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从文化身份入手,探讨阮清越的虚构小说《同情者》中难民群体的普遍身份危机,再着重探讨主人公的特殊身份危机,进而更好理解当今难民与移民问题。本论文总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引言部分,概述阮清越的生平以及其小
近些年来,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也不断增加,人们在宣泄压力的过程中难免会走入极端,因而导致了坠落事件的发生,其中以自杀、意外引起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