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中常见错误调查分析

来源 :医药界·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8100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饮片处方中常见错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我院(时间)门诊饮片处方阶段性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并就存在的错误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门诊饮片处方中存在书写、药品替代、药品名称不具体、毒限药违规应用、计量不准确等问题。结论:加强饮片质量管理,提高饮片配方准确性,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饮片管理; 处方错误; 调查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7—12月门诊饮片处方,每月1000张,共6000张。评价依据《中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1]、《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2]、《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3]以及中医药理论知识等。
  2 .结果与分析
  对7—12月门诊中药饮片处方随机抽取的60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规范处方5342张,占89.03%,不规范处方658张,占10.97%,具体结果见表1。
  2.1 处方书写不全 在本次调查中处方书写不全的有22张,占不规范处方3.34%。其中未填写门诊号的有14张,未填写科别的有5张,未填写诊断的有3张,都是医师的粗心大意和不良习惯造成的,这与《处方管理办法》第六条第一款之规定不符。
  2.2 药名不具体 主要表现在处方中所用的药品名称不确切。案例:男,89岁,症状:感冒咳嗽,痰多且黄,咽喉肿痛,并伴气粗气喘。处方:杏仁10g,瓜蒌12 g,胆南星6 g,枳实10 g,黄芩9 g,茯苓10 g,贝母10 g,桔梗12 g,板蓝根12 g,鱼腥草10 g,桑叶9 g,陈皮10 g,芦根10 g。方中共13味中药,其中杏仁、瓜蒌、枳实、黄芩、贝母5味药名不确切,占本处方药品的35.71%。根据《中药炮制学》教材内容,杏仁[4]有小毒,应炮制处理后处方多用名称为“炒杏仁”;枳实处方名有生枳实和炒枳实之别,麸炒枳实后缓和其峻烈之性,因本案例患者为89岁高龄,应以“炒枳实”为妥。
  2.3 无脚注 脚注是中医师在处方药名旁对该药物提出的特殊要求和注解。如车前子、海金沙、旋复花应包煎;薄菏、大黄应后下;生石膏、生龙骨、制乌药等应先煎;三七应冲服;阿胶应烊化等等。
  2.4 计量无单位 案例:皮肤病患者,处方:全当归12,防风10,牛蒡子12,生地10,荆芥10,蝉衣6,蜈蚣3,生姜3,大枣5。此处方有9味中药,没有一味标注任何计量单位,特别是蜈蚣3,是3 g还是3条等都不确切。
  2.5 错误药名 主要是同音字替代,例如:汉半夏写成汉半下;牛膝写成牛夕;黄芪写成红芪;马兜铃写成马斗O等等。还有些是人为的书写潦草造成的错字,以及用字母(代号)代替的现象。
  2.6 炮制品混用、替代 例如中药酒制法炮制的酒大黄、醋制法炮制的延胡索、盐制法炮制的知母以及其它蒸煮燀法等,在中药处方临床使用中,必须是以炮制品名称为主书写,但有些中医师开写处方时很随意,含糊不清,调剂师就可以用其它的替代品来代替,从而达不到理想的医疗效果。
  2.7 用法不明确(超量) 中医师处方开完后,在书写后记用法时只写xx剂,水煎服,就完了。而正确的做法是在书写用法时应该标明用什么水煎,一日服几次,什么时候服,一次服多少量,一剂药煎几次等都应明确。
  2.8 不签名 这类处方包括中医师处方修改处不签名和药师调剂药物完成后不签名两类。
  3.体会与对策
  中药饮片处方用药的正确与否,关系到医院临床疗效。
  3.1 加强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此次对我院中药饮片处方调查分析后,针对中药处方存在的各种问题,值得让人深思。在调查的6000张配方中,有658张不规范处方,占10.97%,反映出不少临床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低,处方书写马虎,随心所欲以及养成的不良习惯,特别是处方药名不具体(251张)、无脚注(198张)占的比例比较大,这两项是直接影响药物临床疗效的关键。
  3.2 加强中医师和药剂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 对中医师和饮片处方调剂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務培训,特别对药物作用机理、用药途径、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药物的毒副作用、炮制作用、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等内容为重点。药师与中医师要加强联系和沟通,对出现的错误问题和对药物有特殊处理要求的,应当面和中医师沟通解决,并运用自己的业务知识专长协助中医师合理用药。
  3.3提高认识,严防医疗差错 教育医务人员要认识到处方是临床医疗行为中医师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它反应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疾病治疗特征,在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法律价值。因此处方的规范化管理应引起管理者、医师和药师等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并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医发[2007]53号.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S].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57号.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S].国中医药发〔2007〕11号
  [4]徐楚江.中药炮制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9-160.
  [5]戴辉.基层医院药房建设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67.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