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乳酸杆菌在黏膜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m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膜是机体抵抗感染的首道防线,因此通过黏膜途径诱发免疫应答以抵御病原感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乳酸杆菌定植在黏膜区域,可以维持微生态系统平衡,具有耐酸碱和诱发抗原特异性分泌性IgA的能力。作为安全等级的微生物(Generally regarded as safe,GRAS)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发酵、医药生产、保健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等行业。此外,工程化的乳酸杆菌可以表达蛋白质和其他分子等突出优势,非常适合作为外源蛋白或药物的递呈工具。随着对乳酸杆菌的分子遗传背景及其如何表达外源分子的深入认识,重组乳酸杆菌在防治感染性疾病、治疗Ⅰ型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或其它免疫抑制病等方面已表现出诸多优势。目前利用重组乳酸菌已表达多种病毒抗原,如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结构蛋白、禽传染性法氏囊病毒VP2蛋白、SARS病毒结构蛋白、轮状病毒VP7和VP8蛋白、猪圆环病毒2型核衣壳蛋白,且体内试验结果显示能够诱导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从而增强动物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然而重组乳酸杆菌制剂在商品化之前还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1)多数乳酸菌表达载体选择抗性基因作为标记,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在动物模型上,尽管重组乳酸菌能够诱导产生特异的免疫应答,达到很好的免疫效果,但是其免疫机制尚未阐明;(3)免疫后,诱导型重组乳酸菌因机体内没有相应的诱导物质而导致增殖的乳酸菌不能继续表达抗原,致使疫苗发挥作用时间不够。总之,随着对重组乳酸杆菌表达系统、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重组乳酸菌将成为黏膜疫苗的有力工具,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业潜力。因此,本研究团队从黏膜途径入手,利用乳酸菌作为黏膜疫苗载体的诸多优势,以禽流感为研究靶点,成功构建了靶向树突状细胞的抗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乳酸菌,为今后探讨黏膜组织DC启动和调控黏膜免疫应答的机制及研制口服DC靶向抗禽流感疫苗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正>20世纪8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K.Dodge等人提出了“认知缺陷假说”来解释儿童攻击行为的社会认知机制,认为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儿童对相关事件信息加工中存在的认知缺陷相联系,
会议
“五铢”钱制始创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公元618年隋朝灭亡,大唐立国。据《旧唐书·食货志》载:“高祖即位,仍用隋之五铢钱。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如此
<正>腹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或为一种单独的疾病,或为其他疾病中的伴随症状。仲景对腹痛的辨证论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涉及腹痛(不包括心下痛)的条文达30多条,处
会议
时值"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五周年,忆往昔,感叹其丰硕之收获;念如今,聚多方力量再发展;望未来,利至四海享繁荣。"一带一路"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沿线国家受益匪浅,也在很大程度上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