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2,1,3-吡啶并噻二唑和三苯胺的高效率HLCT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马於光教授等提出T-S反隙间窜跃的“热激子”原理,得到了接近100%激子利用率的荧光材料[1]。此类材料主要由适当电子给受体强度的基团通过一定的扭转角连接而成,分子内形成的局域电荷转移杂化态(HLCT)同时利用了CT态易发生的反系间窜越和LE态的高辐射跃迁,实现高激子利用率和高效率的发光[2]。基于上述机理,我们设计合成了2,1,3-吡啶并噻二唑的两端含三苯胺的D-A-D型分子(TPA-PT-TPA),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光物理分析,结果表明TPA-PT-TPA在低极性溶剂中展示了LE和CT态杂化的光物理特性,而在强极性溶剂中主要为CT态发光,并显示了聚集诱导发光的特性。其在薄膜中的荧光量子产率(PLQY)达到了39%。
其他文献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eide receptor, GRPR)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中的一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RPR被激活过度表达以后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如肿瘤,焦虑症等,同时GRPR被激活也可引起瘙痒。瘙痒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深受瘙痒之苦,此外,瘙痒也是许多系统性疾病和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但传统的抗痒药物如抗组胺药物并不能治愈这类瘙痒。
绝缘气体六氟化硫(SF_6)因其具有高的绝缘强度、极优秀的灭弧表现和一般情况下不易液化的特点已经成为电力工业中被最广泛使用的绝缘气体。然而,因为其具有高的全球变暖潜能,国际上已将SF_6列为必须限制使用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因此,寻找可替代SF_6的气体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原子和分子层面的理论研究,提出SF_6可替代气体电学性能判据,可以为进一步确定SF_6可替代气体的实验研究提供理